那么,中国式培训的出路何在呢?
我们认为从组织形式上应表现为学者和实战派的融合;从产品上应体现出完整性、连续性和针对性;从方式上应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融为一体;最重要的,从作用上,必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
首先,从组织形式上说,上述五种类型都难以为继,互有短长。只有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建立研发能力,否则,都会因为自身缺陷逐步丧失生存能力。在整合中,高校或学者因素将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只有它们或他们才具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
其次,从产品上说,完整性的含义是能覆盖企业营销的方方面面;连续性的含义是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服务,而不是局限于短训;针对性的含义是能极大限度地贴近企业需要和问题。这三个方面是目前的培训产品都不具备的。
再次,从方式上说,不能再继续独立于企业经营和管理之外,而是要与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必须将“咨询因素”导入培训,使培训能够解决问题,从作用上说,通过培训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咨询机构有其专业性,但自身的运作并不专业;培训机构也有其专业性,但它们往往会忽视自己比服务对象面临着更大的进步压力。二者在研究能力上和创新能力上存在的天生缺陷,决定了它们的存在只是阶段性的。
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现实,否则,顾客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