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被带进庙内,与寺庙住持吉田相对而坐。寒暄之后,他见住持无拒人之心,心中暗暗叫好,接下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向这位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老好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的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的说:“听完你的介绍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年轻人楞住了,刚才还信心十足的气球突然让别人扎了一针,一下子泄了气。
老和尚注视着他,良久,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象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的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年轻人哑口无言。老和尚又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
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五个同事或投了保的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找出自己的缺点。
“你的个性太急噪了,常常沉不住气……”“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很容易招致大家的反感……”“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便能很快与客户寻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彼此间地距离……”
年轻人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省,勉励自己,努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
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的缺点一点点剥落了下来。随着缺点的消除,他感觉到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成长、成熟。
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自己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镜中出现所需要的笑容为止。他甚至每个周日晚上都要跑到日本当时最著名的高僧哪儿去学习坐禅。
一次次批评、一次次坐禅使这个年轻人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的蜕变着。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开始,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