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如何做好年终考核?
调查取样描述:
年关之际,我们进行了一次上海地区公司年终福利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区和郊县的182家公司。调查对象公司性质包括了除国有企业之外多种所有制形式公司,其中80%为外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及三资企业),20%为民营企业(其中2%为上市公司)。被调查人员大多都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员,包括行政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人事主管等。接受调查公司所属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占到64%,其中包括电子、汽车、通信、制冷、医药、化妆品、消费品、建材、化工等行业。另有20%为IT业,12%从事贸易,4%从事房地产。
问卷对年终奖励方式(现金及非现金形式),与上年纵向对比、行业间横向对比情况、年终奖结构、增加或减少原因等项目做了调查。受调查的绝大部分公司搭上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或保持稳定,这在2002年的年终奖发放上体现得很明显。
就奖金数额本身而言,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除了未发放年终奖金的公司,年终奖数额最低的接近2000元,最高可达数十万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观点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得到了有效执行。
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公开的绩效考评制度作为评定年终奖额度的主要参照依据被广泛采用。员工工作绩效表现直接与年终奖挂钩,更加刺激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公司内部良性循环的运作形态开始呈现。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摒弃原先老板“一言堂”的家长制度,引入更加公平、透明的考评奖励制度。
年终奖金行情看涨
就各行业间年终奖金发放情况来看,有8%的受调查公司因行业景气度差、薪酬结构未包含年终奖一项等原因,未发放年终奖,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IT业,又以互联网企业较为突出。在互联网经历过高峰步入低谷之后,互联网公司员工也迎来了他们的“寒冬”。其余92%发放年终奖的公司绝大多数集中在制造业、贸易业及房地产业。从图3可以看出,其中约90%的公司奖金额度比上年有所提高或者与上年持平。而奖金增加的公司数量有直追奖金持平的公司之势,反映出进入WTO一年来,生产制造业、经济、商贸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统计显示,2002年上海的电子、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表现十分突出,薪酬也以13%的高增长率迅速递增,其中年终奖金等浮动收入占了相当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