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置培训课程

   2023-11-15 互联网1890
核心提示:有时想想,做HR真的挺受罪,经常夹在员工和老板之间,两头受气。就拿负责培训的经理来说,为安排课程,往往要组织调研,请合

   有时想想,做HR真的挺受罪,经常夹在员工和老板之间,两头受气。就拿负责培训的经理来说,为安排课程,往往要组织调研,请合适的培训讲师,写可行性方案,征求领导意见。按理说,这样辛苦忙碌换来的培训课程应该是保质保量的,可员工却不领情,参加培训不是迟到就是早退,能不来就不来,而且抱怨说:“这根本就是形式,既浪费时间,又耽误正常工作!”听到员工们这样说,老板急了,扔一句话给培训经理:“你怎么搞的?咋一点效果也没有!” 那么,培训经理能否走出“吃力不讨好”的尴尬,既让员工乐于参加培训,又能让老板满意?某IT公司的案例或许能说明问题。 某公司属IT行业,规模中等。原本HR部门中有4人负责公司员工培训,后来人员精简,4人减为2人,HR部门自身的人力成本降低了一半。他们通过精确的市场调研(包括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对培训内容进行改革,删减了部分内容重复、指导性不强的课程,全年培训费用因此降低了30%。同时,由于课程精简,针对性加强,员工对培训的态度由“抱怨”转为乐于参与。 来看一下这家公司的具体做法。 取消“外训” 所谓外训,就是把员工送出去培训。因此,联系讲师、安排场地、与其它部门协调工作时间等等,都是必须要做的“大事”,哪一件稍有不慎,比如说花钱安排的场地提供服务不周全等,都会引来各方非议。而且相对“内训”而言,“外训”花费的成本较高。 其实,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在技能、工作效率、个人综合素养等方面获得提高,形式场地则在其次。与其择“高雅”之处开设些华而不实的讲座、论坛,还不如实实在在地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及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当然,有一种“外训”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请专业培训师对新员工进行户外拓展性培训,这种外训,能培养新人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尽快融入企业文化。 只办三种“内训” 一是新进员工培训。新进员工须接受网上培训。网上有工作职位分析、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等与员工密切相关的内容,员工在自学中如果遇到问题,可向培训经理请教。为考察员工学习效果,HR部门可进行统一考试。 二是技术员工的技能学习。技能学习也可采取网络自学方式,每年考核两次,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 上面两种培训,培训部门只是在前期认真开发课程,后期则让员工“自给自足”,由于考核成绩计入绩效,预计可获得一定效果。 三是每季度安排一次团体郊游。让员工老是闷头干活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郊游”等户外活动对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吸引力往往很大。在活动中,能够更好促进团队合作,利于上下级沟通。 “被动”安排某些培训 对一些非常规性的培训,如论坛、峰会等,培训经理“以静制动”,一般不轻易主动安排,而是让员工提出后“被动”接受。比如说,自感需提高某方面管理知识的员工,希望参加某知名论坛,经论证如发现该论坛内容对提高员工管理水平确有帮助,培训经理便会帮助员工向公司申请。 专家点评:培训重在效果 点评人:上海江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丁兴良 看培训课程设置得巧不巧妙,重在效果。以上的做法其实是培训课程设置的一种变通方式,该公司HR十分讨巧地安排了培训课程,化解了“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当然,这种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完全可取、是否达到了培训效果,可能还得从其它几个方面来考虑: 1、依靠网络进行培训形式是否过于单一。网上自学可使员工自由安排时间来提高技能,但完全依靠此方式似乎过于单一。比如客户沟通能力、领导能力,需要在沟通中才能加强,因此,对这部分内容还是需要集中培训,通过互动来完成能力的提升。 2、有无帮助员工职业规划的课程内容。从上面的描述中,似乎看不到这一块内容。如果没有这一块,哪怕你课程设置得再“花里胡哨”,员工也不会“买账”。因为职业生涯的规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培训课程如果能帮助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一定备受欢迎。 3、是否有助塑造和提升企业文化。上面的做法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仅仅靠郊游等活动似乎有些浅显,还可以引入一些其它的内容,如让团队成员就某个问题展开辩论,组织联谊会,与同行业企业横向沟通等。虽然这些手段与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别,但只要达到目的,形式完全可以多样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