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 3D 团队的 COO 郝稼力告诉我,比如珠宝就是一种天然适合 3D 展示的物体,因为它的 3D 模型外观基本和实物没有差别。在展示的基础上,捞 3D 团队已经开发出一个可以交互的版本,比如房地产样板房的展示,就可以直接把建筑内部的模型搬到网上,用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参观内部布局,还能点击查看详细物体的参数,比如地面面积、层高等。
因为对 3D 展示的需求,有很多商家在捞 3D 团队组建之前就已经找到他们,但当时商家只是把需求作为外包项目提出,“我们想的是把所有的都变成自助服务,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云主机一样,商家都可以自己完成而且非常简单,”郝稼力说。换言之,以后捞 3D 就会是商家可以自主操作的平台,他们需要把哪些模型搬上网、需要在哪些网站上展示,可以完全自己手动完成。当然捞 3D 不会错过一个用户付费意愿高的机会,他们正准备在 7 月中旬上线收费的企业版,在企业版中添加域名白名单(商家可以指定某一网站为指定 3D 模型的发布平台)、去 logo 和广告以及安全性加强等功能作为增值服务。
企业版面市后,聚集了企业用户的捞 3D 网站还可以进一步反馈给设计师一些福利,比如哪个企业有 3D 设计的需求,捞 3D 的设计师便可以对接,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建立自己的能力谱系。一旦供需双方在网站上活跃起来,并实现自动对接,那么捞 3D 就算是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了。
从 3 月份上线到现在三个月,捞 3D 上一共有 700 个注册用户上传了 5000 个 3D 模型。至于如何刺激用户活跃度,把社区运营得像 Github 和知乎一样,用户都愿意主动提交优秀的模型?郝稼力说他们团队还是在寻找一个“爆点”,能让网站突然间火起来呈现在大众眼前。
就像海外的 Sketchfab 一样,他们的网站曾经 PS4 的模型,在一周之内便达到 50 万点击量,而 Sony 官方视频点击量只有 Sketchfab 的一半,由此 Sketchfab 进入大众视野。“其实我们也考虑过很多方案,但中国的互联网挺奇怪的,抓不准下一个热点。我们也在找一些适合国内的爆点,比如大黄鸭。”郝稼力说,“本来我们想让大家上传家乡图片作为 3D 模型展示的背景,然后大黄鸭就可以显示在背景上,但是时间没来得及档期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