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徐华用“爆炸性”来形容。“以沪江网为例,沪江网的注册会员人数从0到突破1000万用了十年时间,而沪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人数从0到突破1000万则仅仅用了一年。可以说,碎片化的移动学习是未来一大趋势,目前公司已把它提升到战略地位,移动团队的研发投入在整个公司中处于前列。”徐华说。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教育手机软件正形成以英语类为主,职业教育、大学、中小学等各领域并进发展的现状。即使是早教——这个看起来与移动互联网关系不大的领域,也不乏进军者,据最早研发早教手机软件之一的天天早教网创始人王晓丰介绍,其推出的“每天一元钱”0-3岁亲子移动产品,目前会员量已突破3万人。
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教育行业,虽然已有很多企业在涉足,但均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难以形成规模。这主要受制于用户群和硬件两大方面,流量一直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高投资、低回报甚至零回报又让创业者‘死’了一批又一批。”谈及移动互联网教育,王晓丰坦言尽管前景看起来诱人,但尚无成规模、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另外,国内用户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下载付费习惯,在App Store上做教育内容开发实际上是不挣钱的”。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中得知,许多大型教育机构都在研发移动端,但更多的是把其作为线下或线上产品的一种延伸;而一些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创业者,日子也并不好过。以外语学习类小有名气的拓词为例,据拓词创始人兼CEO薛淡介绍,目前拓词已有近300万注册用户,每天用户量将近10万,并且在App Store获得了排名,“但我们的产品是付费下载的,还不能盈亏平衡,主要靠天使投资来运行”。
徐华则认为,既然是移动产品,还不得不面临着更新速度快、淘汰率高等尴尬。“在商业模式上,由于用户需求倾向碎片化、快速化,导致应用的开发也会更偏向于精细化,因此移动互联网教育倒是可以尝试狼群效应,即以一个或者某几个主打产品,带动一系列战略布局产品,进而形成规模效应,覆盖用户更全面的需求,就像腾讯那样,依托着QQ平台,从而渗透到各个领域。”徐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