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标准: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当我们讨论金融工具或金融资产,维度永远是三个: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任何脱离这三个维度讨论金融工具优劣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为了方便讨论,我们把安全性留到最后,先假设“余额宝”的安全性和银行存款相同,只考虑的两者的流动性与收益性。
流动性,就是钱花的时候方便不方便;收益性,就是钱放在那里不动能拿到多少收益——两者显然都是越高越好。对于A和B两种金融工具,如果A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都比B更高,那么显然A比B更好,应当让A来淘汰B。但是,如果A和B一个流动性高、另一个收益性高,我们就没法说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只能认为这两者是用来满足不同需求的金融工具,都好。
现在我们根据以上原则比较“余额宝”和银行账户——更准确的说,比较的是支持“余额宝”的支付宝账户和支持购买货币基金的银行账户。
在基础账户收益性方面,放在支付宝里的钱利率是零,低于银行账户0.35%的活期利率——银行账户胜出。
在购买货币基金的流程方面,“余额宝”和银行账户都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把钱换成货币基金,也都不收手续费——两者平手。
在货币基金收益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以截至6月17日的近6个月收益率排队(全部换算为可比的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南方现金增利货币”为4.08%,排名第98位的“汇丰晋信货币A”仅为2.46%。“余额宝”购买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刚刚成立,只有短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48%,可以算是中游水平。虽然通过银行账户买货币基金可选择的范围更大,但毕竟选择也是成本,而且咱们也未必能选上那些未来收益表现更好的货币基金,因此还是判定两者平手。
最后,在卖出和使用货币基金时,才是“余额宝”胜出的地方。对于银行账户上的货币基金,只有一部分支持赎回立刻到账,而且你必须等钱从货币基金回到银行账户上之后才能使用。相比之下,“余额宝”不仅可以直接把货币基金换成支付宝里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笔者没试过,待验证),还可以直接用“余额宝”里的货币基金进行消费——显然是“余额宝”胜出。
由以上分析可见,“余额宝”其实并不是一个帮助你提高理财收益的工具,而是一个让你更方便地花掉自己货币基金的工具——在天猫淘宝上花。同时,由于“余额宝”的支付被限定在消费领域,并不支持还信用卡还款和银行卡转账,因此你仍然需要在手里保持一部分现金和一部分银行账户里的活期存款。也就是说,如果你使用“余额宝”之后会有更多的收益,也是牺牲流动性换来的,支持“余额宝”的支付宝既不能完全代替银行账户,也不能全方位胜出银行账户。
而且,别忘了我们还没有加上安全性哟。尽管支付宝和基金公司可以把风险控制做的很好,但归根到底,只有银行存款的风险才可以认为是零。银行需要为你的存款付利息是法律规定的。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便第二天银行要关门,也得先把利息结清才能清算剩下的财产。相比之下,货币基金付给你的是收益,并没有法律规定货币基金不能亏本或必须给你多高的收益,以前很多年没出事不代表未来不会出事。开个互联网的玩笑,这种对货币基金的信心,有点像对中国移动短信业务的信心——倒不倒霉和历史经验无关,只和微信什么时候横空出世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