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还不够好
要变得更好
随着中乔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也开始把目光放得更远。为了分担风险,嘉乐想到了找规模较大的旅行社一起合作,作为保险安全方面的靠山。他很善于推销自己,让人认识到他们作为大学生身上的资本:年轻,有干劲。而对方也有他们所缺乏的经验,两方一拍即合,既然双方合作能达到双赢,何乐不为?
就是靠着自己的交际能力、组织才能和合作精神,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一个陌生的行业里摸爬滚打,从最初一无所有的乔帮逐渐成长为如今羽翼渐丰的中乔旅游,还有旗下的中乔票务。他自己都感叹:成长得太快了。话虽如此,对于未来,他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野心:中乔旅游还不够好,要让它变得更好。
他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长期客户,有了稳定的客源,就有了这个企业生存的基础,他们才能放手去开拓更宽广的事业,接触新的领域。
想要的东西
要靠自己争取
虽然已经收入过万,还有了自己的车,享受着自己梦想中有品质的生活,兑现了当初那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的诺言,但是李嘉乐和身边的同学一样,热爱运动和健身。不同的只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划,从不玩网络游戏;在意自己的形象,周末出门都要打理一番,他认为形象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也许自己骨子里就有一种渴望和征服欲,他明白想要的东西就要靠自己争取。他一直笃信一个信念: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不变的定律。
经验分享
想创业就要做好准备,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要学会做人,人脉很重要;要有目标,想做什么就认真去做,否则“梦想”永远都只是个梦,永远只停留在“想”。
●创业学子:曾维潇(厦门理工学院2010级软件技术专业)
●创业项目:在线出游(企业出游拓展培训)
“我们的游乐网应该是少有的集旅游策划、团购票务、企业素质培训于一体的线上出游网站,本来旅游的市场就很广,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具潜力的企业拓展培训市场,整个蛋糕就很大了,哪怕我们只做这些,也够分一块了。”大学生游乐网负责人之一的曾维潇说。
从去年九月份开办大学生游乐网以来,一年的营业额已过20万元,累积各大企业和高校出游人数破万,今年暑假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一般大学生创业不会触及的领域——企业拓展培训。
灵感来源于实践
和大多数从大学就开始创业的大学生一样,怀抱着有梦想就要去实现的信念,曾维潇与集美大学赖麟、厦门理工学院谢文通、厦门海洋学院翁晓钧四名在校大学生共同创办了游乐网,借着各自的优势想试着把网站转向电子商务方向。
从一个小小的网站做起,一开始的营业范围仅仅局限于玩乐,为各高校的大学生提供线上出行的资讯和团购服务,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他们把目光转向校外旅游市场,尝试着为一些企业提供旅游出行的服务,在接企业出游的业务过程中他们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很喜欢在旅行中通过游戏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个信息让他们眼前一亮:有需求就必然有市场,有市场我们就该给出回应。就这样,他们有了将企业拓展培训和旅行相结合的想法。
大学生与企业
思维的碰撞
然而,这样美好的想法却遭受了现实残酷的打击,企业很难信任他们这样稚嫩的大学生团队。
其实,学生也有他们的优势,“旅游+企业素质培训,这种模式使我们不同于市场上众多的企业培训公司,别的企业是通过较为军事化的培训制度,让企业的员工通过生理上的残酷训练和心理上的压迫训练来达到磨炼员工意志的目的,但是有时候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而我们是将企业文化在互动游戏中浸染进来,既能尽情享受旅游时的乐趣,又能达到让员工在轻松自在的心态下认同企业文化的效果,这算是旅游与素质拓展培训的完美结合吧。”使出浑身解数,说服企业认同自己的能力,曾维潇请来企业拓展培训和相关教练相助,自己则亲自带团,全身心投入,最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即将推出
新研发的旅游软件
现在,游乐网的团队已经发展到了二三十人,每学期赞助各大高校活动费用两万元以上,旗下有两个工作室,接过的最远单子来自山东,带团去过的最远地方是温州。不仅如此,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他们还致力于开发新的软件和应用。他们团队最新研发的安卓系统旅游软件,九月份将面市。这款手机软件为团体出行时提供旅游景点的资讯和分享,同时可以上传使用者在旅游出行时的文字心得和照片,类似旅游日志。它将会是厦门第一款团体旅游出行的手机软件。
经验分享
不提倡大学生盲目创业。在创业之初,首先要了解社会行情,看是否有好的前景,要把创业的前前后后都仔细考虑清楚。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也并非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成功。其次,要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最佳配置,不要凭借一腔热火自己单干。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取长补短。最后,要有法律意识,合法维护自身的利益。依靠政府、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创业学子:谭荣和(华侨大学2009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创业项目:高校信息传媒
在同龄人中,谭荣和的思想算是比较早熟,因为他在念初三时,就已经有了创业的想法。只是那时还小,有很大的约束性。直到上大学,他的创业欲越发强烈了……
创办校园信息
交流平台
大一时,谭荣和便开始利用空余的时间在校园内摆摊做生意,偶尔兼职打散工。两年的兼职经历,不仅使他赚到了第一笔创业资金,还积累了很多朋友资源。于是,进入了创业试水的第一阶段:投资电商(校园网团购),但由于缺乏相关行业经验,没多久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大三上学期,谭荣和总结了一下自己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请教了不少有经验有想法的朋友后他将目光投向了高校信息传媒(基于qq、人人、飞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信息传媒系统)。
试想想,一群学子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了大学的校园,虽然大家有着许多的不同,但他们有缘汇聚在一起,在校园里,学子们或许会匆匆擦肩而过,或许从来没有见过,但大家都希望在寂寞无助时通过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去寻找共同的话题。也许大伙儿都曾为了找一条兼职信息,每天在校园的宣传栏里苦苦地寻觅;也曾有过当某个节日到来的时候,整个宿舍想要出去玩,却要不停地百度、google,还得不停地找好友问有没有会员卡;也曾有过错过了某个技能考试而后悔不已……在这个信息的社会,建立一个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于是,谭荣和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得到了父母、朋友以及学校的支持。一切准备就绪,他便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项目的运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