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 炫老爸 炫特权:我们需要怎样的富二代

   2023-04-12 互联网4190

  “富二代”想做“闯一代”

尽管“富二代”被理所当然地视作某个家族企业的“储君”,但有时候“富二代”们对于父辈那份事业其实并不太感兴趣。

赶上了改革开放第一波的“富一代”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利润较高的行业往往集中在制造、机械、房地产等行业结构比较“重”的行业。他们在这些行业中亲身打拼,一路奔波下来,自己也感触良多——做这些行业太累,而且自己知识太缺乏啦。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花大钱也要给孩子不同的、更好的教育,以后可以更加好地接班。于是在宽松经济条件与很好的教育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富二代”们,有相当一部分都希望做一些“更高级”或者“不太一样”的事情。

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中的大多数成员都属于大众眼中的“富二代”,该协会曾经联合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发布过一项《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调研报告》。从调查报告来看,“富二代”对父辈的事业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机遇”、“正确的管理理念”是决定父辈成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其中,绝大部分人把父辈成功的因素归结于吃苦耐劳这一因素。

大部分人都非常认同父亲的成功之路,而且认为有很多值得自己借鉴之处,但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沿着父亲的老路走下去”。当被问及“决定自己未来的成功和父辈的成功的因素是否有所不同”时,72%的受访者认为是不同的。被问及“和父辈成功模式的不同点”的时候,选择“投资环境和背景发生了变化”最多,其次是“时代不同导致经营理念的不同”,排在第三位的是“更多的技术投入”;在“最大的不同点”的选择上,“经营理念的不同”排在第一位,在“次要的不同点”的选择上,“投资环境的变化”排在第二位。

还有一层不太愿意被承认的原因是,哪怕在父亲的工厂里干了六七年,从普通的车间工人一直干到副总经理,但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获得了如何的成就,在外人看来,成功的原因还在于沾了父亲的光。或许,正是为了证明自己,众多的“富二代”们才那么热衷于选择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去奋斗,闯出一番新的天地。

“二代”更比“一代”强

值得庆幸的是,至少从结果上看,大多数人的成绩单都还不错。如匹克集团创办人之子许志华将快要边缘化的匹克一下子拉回到了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前五强的位置,并牢牢把握住了国内篮球运动第一品牌的定位。

又如“添香”实业有限公司CEO许涛芳,在加入父亲的成衣公司一年后,决心启动自己的防辐射服装生意,虽然父亲当初并不看好,但还是“适当”地资助了她启动资金。而令人惊喜的是,6年之后,“添香”几乎独立推动并垄断了中国的防辐射服装市场,也成为许涛芳的父亲许如根创办的翰纳森集团,这个年销售额达数亿元的企业集团中盈利最丰厚的板块,占据集团总利润的50%以上。

哪怕是经常被人误会是娱乐圈人士的汪小菲,其实才是国内著名高端会所兰会所的创办人,甚至可以说正是经他之手,其母创立的餐馆才变成了企业。

社会学中有一个词叫马太效应,说的是好的会越来越好,差的会越来越差。“富二代”的成长就是一种典型的马太效应。他们在各种竞争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雄厚的原始资本、先进的教育、优越的社会地位。利用父辈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他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投资,使财富越滚越大。在个人的发展方面,他们站在比父辈更高的起点上,不必从底层开始打拼,也不必付出跟同龄人一样的心血。但无论如何你都必须承认,他们做的其实并不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