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财富转移成不动产 向古代地产大亨们学财技

   2023-05-12 互联网3470
  窦——古代“王健林”,自建商业广场

  唐代德宗(779~805)时期,长安城有一个叫窦乂的官宦子弟,很小就懂得生财之道。13岁时,他有一个亲戚从外地回到长安,给小字辈带了很多漂亮的丝绸鞋子,其他小孩都把鞋拿回家穿,只有窦乂,把别人挑剩下的鞋都要了,然后到街上出售,获利颇丰。

  尝到甜头后,窦乂更是萌发了做生意的念头,并时刻观察着长安城的各种商业动向。不久,他通过在街上捡榆钱儿,进而发现栽种榆树有利可图,因为榆树枝叶可以做燃料,而榆树主枝可以做建筑木材。但他小小年纪,怎么可能有田地种树呢?找家人要,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窦乂的伯父是朝廷管理祭祀、祠堂等土地的官员,而一般祠堂周边都有一些利用价值不高、无人购买的土地。刚好,窦乂发现一个祠堂旁边有一块闲置的空地,于是打着要到这个祠堂苦读诗书的幌子,向伯父借用了这块地皮。窦乂自己动手,辛勤耕耘,种下了大量榆树。

  5年之后,窦乂18岁,这块无人问津的地皮,也变成了一片长势喜人的榆树林。窦乂把榆树按不同部位分类出售,榨干每一棵榆树的价值,也把这块地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20岁不到,他就成为长安城的大富豪。

  此时,长安城内西南部有一块十余亩的低洼地,城市的垃圾污水都流向此地,属于城市中最不值钱的地块,而地皮的所有者也一直想出手这块地,却找不到买家,窦乂便低价买入这块看似毫无商业价值的地皮。

  接手之后,他填平地基,建设房屋,开发了二十多个店铺,只出租,不出售。在此基础上,窦乂还连片开发,综合治理,修缮道路,排出污水,把以前的一块废地变宝地,并带动周边发展,使之成为长安城的又一处商业繁华之地。而窦乂自己,大获其利,逐步成为唐代赫赫有名的富豪,被誉为中国房地产开发的祖师爷。

  点评:窦乂收购“废地”,开发和引导城市的商业规划和建设,以小搏大,最终以低成本获得了高利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