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又掐起来了。
点燃战火的又是京东。
又是尚未开打,口水仗已铺天盖地。
光喊光叫累不累?相信许多消费者和记者一样,早已对传说中“只喊口号不动真格”的电商大战失去了信任和期待,就连看戏的兴趣都几乎没了。
可别怪消费者冷眼相对。面对愚弄,漠视已是最大的宽容。
“狼来了”的游戏,不只存在童话中。
电商这边嘴上较劲
网友那边揭其老底
不管微博上口水仗打得有多凶猛,消费者在意的依然只有实实在在的降价。就在京东说“别闹”,苏宁易购说“别慌”,天猫说“别扯”,易迅说“别吹”,当当说“都别吵”的口水仗越打越凶的时候,众网友则纷纷揭露电商巨头们的忽悠伎俩,警示消费者认识其“价格战”真面目。
警示一:想下单却抢不到货
去年8·15之后,不少网友发现京东去年承诺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的说法不过是一场“狼来了”的闹剧。
“去年我是专门请假在家上网等着 抢 家电。”在珠江路从事IT工作的黄宏广说,他为此做了不少功课,先到家电卖场抄好想要产品的型号,提前把家里电脑硬盘格式化,轻装上阵,以求“秒杀”无压力。但到了促销日,他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想要的几款商品价格相差并不大,且大多数都显示“无货”。“被扣工资不说,一天时间不过是被电商涮了一把。”黄宏广郁闷了,今年面对着京东“十年不遇,劲爆底价来袭!”的口号,他冷静了很多。
事实上,去年8·15电商大战之后,有关部门发现为了避免毛利损失,高喊“降价”的电商干着标明无货实际有货的勾当。
警示二:独家商品很难比价
在去年8·15电商战中,有的电商促销产品是其独家经营,其他商家根本没有,因此也无从比较其此前承诺的价格究竟是否最低。
今年杨杨又碰到了同样的情况,“正好家里要买冰箱、空调、洗衣机,我还想换个手机,没想到搜罗了十多个产品,基本都是京东的独有机型,想比价都没地方比。”杨杨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还是去苏宁下单,至少看得见摸得着。
事实上,去年8·15价格战,在整个过程中,以京东商城为首的参战电商被消费者定性为“忽悠”、“雷声大雨点小”,信誉受损。来自新浪微博“微话题”对电商大战的调查显示,截至8月15日19点,27148人认为“它们在联手炒作”,占比超过90%。
警示三:下了订单也不保险
昨日,湖北武汉的网友“Rui睿ing”很郁闷。“@京东 没诚信可言!我选好了东西提交了订单,订单却不见了。再上去一看,发现商品不但没货了,而且还涨价了!你怎么能这样欺骗顾客呢?明明做不起,为什么还要让客人选择配送时间、地点,而且给提交订单?这样京东还有什么信誉可讲?”Rui睿ing在微博中质疑说。
这位网友的网购体验并非个例,6月6日,一淘网将京东HTC专场主打品牌机推上“黑榜”,上榜理由是:和品牌合作的主打机型特惠价竟然还比不过非专场的亚马逊的价格。
去年由京东主动挑起的8·15电商价格战,雷声大雨点小,之后国家发改委对电商“价格战”展开调查,调查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认为,在价格战过程中有的电商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
警示四:网购面临隐私泄露
6月4日,京东约克红酒旗舰店一份鲜红的“严正警告”引发网友的质疑。
该商家表示,为了区分真实买家与恶意买家,在6月5日下午6点之前取消订单的,商家将视为正常买家,对这部分买家个人信息给予认定,并且会给予这部分用户后续的大力补偿,对于不取消订单的买家,商家将视为敲诈者。同时,商家将公布这部分买家的个人资料,并且通知相关部门冻结其相关账户,也作为此次敲诈案件的重点证据提交给公安机关。
有网友连称吓到了!“如果我不办理退货的话,就说我是网络敲诈!将公布我的个人信息到网上!还要公安机关备案,冻结账户!尼玛啊,这谁在敲诈谁?自己标的0.1元包邮关我什么事?我只是个买家而已……”
广州的网友古月呜呜则在微博上吐槽:“真不明白~~偶然在京东商城浏览了一些商品,之后竟然在其他一些不相关的网站浏览新闻时还会弹出跟我浏览过的商品相关的产品推荐~~我觉得有一种隐私无法被保护的感觉~~这种做法对吗?”
昨日记者在京东搜索“约克红酒旗舰店”,网页已关闭。
电商台上“狗咬猫”
品牌商家叫苦连天
电商们一开战,尚未短兵相接,但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情势下,受伤的除了众多消费者,品牌商们也再次成了大牌电商绑架的“重灾区”。
昨日下午4时许,深圳触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龚文祥再次微博爆料,一个中型电商供应商(每月电商销售100万的)爆料,今天上午同时接到天猫与京东的电话,都要求6月促销价格比对方低。“还是以天猫促销为优先,京东参与促销的活动产品库存都设置为0了,目前这样子,基本京东的促销都要放弃了。”该供应商匿名表态。
有知情人士认为,京东指责天猫“二选一”除了是想给自己挣点同情分,为锁死商家后台提供借口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不满平台对于品牌的压榨,像精油品牌阿芙、Jasonwood等多个品牌先后选择从京东撤柜。京东商城还存在较长的账期,品牌商的资金并不自由。
有消息称,为了缓解供应商的不满,2012年京东宣布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简单来说,就是京东先拿到了供应商的货,但没给供应商货款,为了缓解供应商的不满,就介绍银行为供应商提供贷款。贷款以供应商自己提前发给京东的货物为抵押,利息成本由供应商自己承担。有金融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显然没有解决供应商的融资问题,反而加重了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和利息成本。”
而随着6月份促销的进行,供应商可以期待的最好结局也不过是“卖得越多,资金链越紧张”的窘境。据电商行业分析师龚文祥在微博上爆料,目前已经有商家因为不想参与京东降价活动而被京东锁住后台的情况。
专家点评
互联网分析人士孙杰指出,电商促销闹剧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更伤害了商家。电商促销要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消费者只是厂商眼中的棋子。
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创意与营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永东说,所谓的电商价格战,其实就是——口水仗、文案赛、网络大字报PK。
德州瑞博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俊成表示:“无论商战谁是表面的赢家,但平台商家受到的伤害是最大的,一方面得罪不起平台,另一方面,大比例压缩利润,甚至亏本做人气,商家成为商战中最大的受害方。”
记者手记
“狼来了”是个伤人不利己的游戏
电商价格战,面对各种口号,我们总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说“狼来了”,是因为京东总是喊出“最大力度促销”,但当一次次忽悠大于实惠后,我们终于发现,消费者对电商的信任被消费得所剩无几。
事实上,面对市场竞争,只有诚信才是品牌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失去信任会怎样?中国奶粉业的节节败退已经充分证明了市场的话语权依然是消费者说了算。我们更愿意看到,几家电商巨头通过一段时间的交锋,实现共赢的同时,让消费者在价格、服务上真正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