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如何变现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天生就能帮着卖钱,产生价值。”对此蔡景晖认为,带有八卦色彩的天涯、猫扑之类的社区内容或许就不太适合导购、帮卖的变现方式。
事实上,流量不等同于赚钱,即便大如Facebook这样的用户规模,如何让有价值的内容对应有效的广告和目标定位一直是其业务增长上的一个重要讨论。相较于这些综合类,更具个人色彩的社区网站、具有功能性的主题类网站或许在内容变现上做出了更多的尝试。
成立于2004年,豆瓣网依然是文艺青年们分享书籍、音乐、电影评论的热门社区。早在2007年,豆瓣网通过为当当、亚马逊等网上书店带去购买者获得分成收入创造了良好的现金收入。2012年,豆瓣网做了一系列看上去“离钱很近”的动作,比如推出豆瓣阅读、豆瓣电影、豆瓣FM等,这些电商类的布局看起来更像是要“价值变现”。
豆瓣网CEO杨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不是我们刻意要商业化,是有几个产品正好在这个时间点上。”在他看来,成熟的内容形成之后,商业化的价值转换,是“自然的事情”。
推出手机APP客户端、将手机端内容与论坛发帖相结合、在景点的页面旁附上地图和跳转链接,这些在蔡景晖看来同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便有些事情看起来还不赚钱,但“离钱近”也是一种价值。
“虽然做内容的初衷并没有考虑到赚钱,不同于话题性的社区特性,这些具有信息性、交易性和分享性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变现能力,放弃他们实在不是个聪明的做法。”蔡景晖相信,坐在内容的金矿上,如何挖、何时挖,都只是方法论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