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大的下游应用反哺上游核心环节
2011年1月中旬,北美车展,一位参观者绕着一辆外形炫酷的电动汽车仔细观看,甚至试图弯下腰去查看底盘,当他抬起脸来,哦,原来是前来参展的王传福。与他擦身而过的外国参观者所不知道的是,这个表情严肃的中年男人,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以极其诱人的价格,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卖到他们的家门口。
事实上,比亚迪已经在深圳和美国小范围内销售双模电动汽车,但2010年的销售数字实在不能让人激动,400多台的销量常常被媒体拿出作为质疑其产能的证据,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春波告诉《经理人》,目前电动车还没有被消费者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性价比过低,谈量产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电池的商用生产成熟度非常低。
这一点,王传福早已了然于胸,面对外界对电动车的质疑,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需要再等一等。他相信比亚迪已经占据了产业链上的制高点,在国家大力落实新能源汽车补贴之时,电动汽车的引爆点很快就来临。你能听见他平静的话语下近乎虔诚的信心。
围绕新能源技术这个核心环节,比亚迪延伸出LED、储能电站、太阳能计划等产业链,在这张纵横交错的版图上,王传福对核心环节掌控的信心,来自于从上游到下游独特的整合能力,他告诉《经理人》:“我们把比亚迪最强项的垂直整合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材料、电池集于一身,进行大量研发,开发出一种‘比亚迪法’,从矿石到工业硅、高纯硅、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模组、太阳能电站,做整套产业链的整合。”
挺进上游环节
2010年初,比亚迪启动了“硅铁战略”,并实现了铁电池的量产,但是其在电池环节的龙头地位亦面临着严苛的竞争环境。
受新能源汽车产业拉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生产锂电池的企业已经达到300多家,在国内15家动力电池投资主体中,仅2009年的规划投资总额就达510多亿元。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达到300亿元,最小的为5000万元,以1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