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中国企业家的“集体病”?

   2023-04-12 互联网4080
核心提示:职业经理人网投稿文章。(作者:李挺)  一  2010年5月18日,国美的董事长黄光裕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被判



职业经理人网投稿文章。(作者:李挺)

  一
 
  2010年5月18日,国美的董事长黄光裕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财产2亿元。这天,距离2008年10月黄光裕被警方控制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此时他是否反省出了某些道理,是否因背叛社会道义而良心受到谴责,从几次的庭审过程来看,没有任何媒体报道可知,同样也听不到他的一言半语。但可以设想,他肯定意识到自己是在某方面出了问题。

  从小生活贫困的家境,身为经商成风的潮州人,再加上早年用3万元贷款开始奋斗的经历,这就是黄光裕的背景。放在一般人眼里,追求充足的生活、出人头地并不为过,不断辛苦打拼、努力改变自己底层处境也没有错,但若仅以满足物质享受欲望为目的,或者为了打造近乎狂妄的权势与霸气,势必陷入不择手段、投机取巧的商业漩涡,甚至走进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人生“死胡同”。早年的海上走私行为,国美“左手赚右手”、拼命压榨供货商的做法,以及这次入狱的非法资本运作、权钱交易的起因,均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与其说黄光裕是一个损人利己、让人狠得牙痒的“奸商”,不如说是一个道德感、价值标准缺失的病人。

  在这个喧嚣、纷乱的时代,随着传统理想教育和价值体系的弱化,中国企业家队伍里,精神“发病”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有的人是“发病”发到了监狱,如因受贿罪被判死缓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国美的霸气十足的黄光裕,以强奸、猥亵女下属为乐事的山木……有的则是“发病”发到了阎王爷那里:犯受贿罪、贪污罪已被执行死刑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李培英,中国证券界获死刑第一人、中国长城信托公司北京证券交易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陕西华乾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民乾……当然,还有无数隐迹于社会的濒危人群。如果他们把自己这种人生的失败,仅仅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幸运,或者只是归因于体制上的腐败、工作环境的压力过大,而不从自己内心寻找答案的话,我们也只能悲叹他们的愚昧、无知和混沌了。

  二

  人为什么活着,或者到底该怎样去活?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恐怕都要面对这一问题。究竟是从自身的失败、痛苦中反省总结,是从宗教、禅宗中寻找答案,还是通过自身的灵修、辟谷或静思中获得感悟,抑是从读古代史书经典、与大师对话中得到灵感与智慧,就要因人而异了。

  但他们最初的思想萌动,就是源于精神上的困惑,或者说,是希望找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吧。找到一切活动的最初本原,挖出可以追溯的“根”,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

  这恐怕就是大部分现代人困惑、纠葛的根源,也是众多高层企业领袖不断扣问心灵的初衷。一个人在生活、事业的道路上站得越高、走得越远,面临的价值难题与文化冲突就越深入,这或许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另一种解释。万科的王石在攀登珠峰路上写下自己的感悟,阿里巴巴的马云在缙云山李一的道观中触摸自我,还有一批公司总裁会选择在北大、清华等学府的管理课堂上,在《易经》、《大学》、《道德经》等国学智慧中去获得启发。当然,他们都属于力图对公司“无为而治”的那一类,更属于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有思想、有觉悟的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像南美的土著人一样,“让灵魂追得上疲倦的身体”。更多的人,恐怕要“大隐隐于朝”,要在繁忙的事务中去边奔跑边思考了。

  在修养道德、叩敲心灵的道路上,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得道的圣人,也不可能很快就会有所感悟和体会。但这总比犯了事,最后要在牢狱生活中去悔悟,甚至被砍了头后再去“马克思”面前讨教,要强得多。

  黄光裕14年的刑期虽然漫长,宋山木涉嫌强奸女职员也开始接受审讯,但这显然不会是他们余下人生的全部。但愿这只是他们暂离喧嚣的一次清静反思,如果能从中咂摸出点超然的感悟来,也不枉这一遭了。据说,牛顿因为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而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也算是上帝用苹果咱他们脑袋的另一种方式吧。

  真希望他们在走出铁窗的那一天,能选择另一种光明而合理的人生,对社会、对自己都能给出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矫枉过正,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归处。

  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起于千年的农业文明,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现代人,大部分都走出于世世代代的农村,骨子里更多承载的是传统道德的种子。这不仅影响了我们过去的思维与行动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重义轻利、修身养性等价值观,,是我们衡量社会事物的秤杆,更是人们行动的指南针。然而,总有一部分社会的另类脱离于这种传统的力量之外。他们的父辈在贫困交加的生活窘境中,在兵荒马乱、流离颠沛的动荡岁月里,或许因生存的压力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诲,因抱怨处境的不公而拿孩子来泄愤,或许又因无知而错误告诫后代:你要多挣钱、要出人头地,因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不再遭别人的白眼和欺辱,不再为衣食而担惊受怕。“有钱是大爷,没钱是孙子”往往成了他们社会进取行为的唯一根源,在被浓重商业气息浸**的环境下,更容易演变为惟利是图、尔虞我诈、背信弃义的规则;在追求物欲满足成风的社会里,“笑贫不笑娼”也往往成为**买卖、权钱交易甚至藐视法律尊严的最大借口。

  在人性善恶的审判台上,唯有历史才能作出公正的判决。渴求生存的原始冲动,驱使着社会洪流中的每一个人。但对于面临心灵上的孤独、精神上的饥渴的企业家来说,自我审视的方式似乎更为合理而恰当。做自己心灵的主人,成为个人灵魂的引导者,这是每个人最愿意接受的。其实这也是中国文化中“慎独”、自省以求宁静致远的本义。

  真希望黄光裕事件仅仅是企业家精神发病的个案,更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预知自己心灵纠葛的征兆,寻找适合自己的清静修为的途径,而不是带着悔悟走进铁窗或人生的坟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