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陈东升
嘉 宾:
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周成建
用友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文京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唐骏
IBM全球战略副总裁 沈安石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荣柱
陈东升:大家看到台上坐的各位,应该讲今天我们这个讨论也不会寂寞,因为我们有唐骏,有王文京和这些大腕级的人,还有和我一样的三位用户,两位供应商,再加上一个裁判,我相信会热闹起来。然后我今天在这里利用用户和供应商,发动一场群众对群众的斗争,看大家觉得这场戏是不是唱得很热闹,最后给我打分。
王文京:首先感谢大会提供给我这么一个好的机会,同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代表用友感谢在座,可能也有不少用友软件的客户,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想信息化这个话题,现在跟我们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紧密相关,我就简单谈这么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信息化是我们当今中国企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两个核心之一。第一个阶段就是充分利用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第二个阶段装备现代化,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装备不在欧美,在中国企业。现在的发展应该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两个最关键的核心,一个就是建立企业自身的自有知识产权的研发能力。另外一个核心就是信息化,包括信息化的管理。第二个观点就是,现在很多的说法认为ERP失败的多,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现在实际上我们处于信息化,包括ERP的推进过程之中,实际的结果,成功的比例还是远大于失败的,这是我第二个看法。第三个看法就是企业信息化一定要结合每一个企业自身的业务战略和管理策略,结合得越好,效果就越好。有的企业之所以信息化投资很大,收效一般,在这个结合上是有问题的。最后一个观点就是,由于我们在无线,在移动应用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个优势,形成我们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好,谢谢大家!
胡荣柱:像王总是作为软件供应商,作为我们通威是一个标准的制造型企业,作为一个大型的饲料企业,成本的控制尤为重要。除了你有一套合理的工艺和流程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需要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谈的信息化这一块。通威也是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在我们这个行业内率先使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化的管理,我记得大概在1992、1993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是请四川成都的一家比较著名的大学的计算机系,他们当时可能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给我们搞了整个的规划,尽管我们投入不菲,但是最后事实上效果不太理想。那么到现在为止,应当说不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升级了若干次了。我们如果回过头去看的话,可以这么说,信息化肯定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效益,但是如果要说到这方面的观点,我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说信息化绝对是企业保持和提升自己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周成建:我首先要表示抱歉,今天在座有这么多的专家行内的人士来谈信息化,同时叫我也来参与谈信息化,简直是班门弄斧。因为我是从事服装行业的,我也是一个裁缝店,叫我谈衣服是什么做的,肯定我比在座的精通得多,如果谈信息化,肯定是外行人谈专业事,等一下大家肯定说我在瞎胡扯。前面几位都谈到了信息化的优势,的确信息化会给企业,特别给我们这些传统的企业会带来很多很多优势,特别作为我本人的体会,作为美特斯邦威从1996年开始,它只有几百万的销售规模发展成为今天几十亿的销售规模,它这个速度的成长,和借用信息化平台的确是分不开的,它给我们带来的确很多很多优势。同时今天话题也谈到信息化的优势和误区,我们作为使用者,作为一个企业需求者来说,我们如何理解信息化的问题,到底信息化给我们怎么一个介入,或者怎么样去理解信息化。的确这里面就有很多企业投入了很多财力物力,最后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觉得对这里产生很多的疑问,这一点的确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唐 骏:刚才我身边的这位嘉宾也讲了,他是受害者,也是受益者,为什么又是受害者又是受益者呢?当你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过程中,你一定是一个受害者,当你的企业内部管理都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你马上就来上ERP,把王总好的ERP上去,没有用,根本帮助不了你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所以我们在看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过程当中,我们觉得有三个阶段我们必须来走了,第一个阶段就是信息的数字化。什么叫信息的数字化?就是过去我们把传统的有纸的办公方式,变成了一种无纸的办公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的过程。我们相信我们很多的企业,已经从过去的这种实体化变成一种数字化的过程,所以现在办公室里边,大家都看到有一个电脑,不管他有没有联网,但是他在用电脑,这就是我们的数字化。第二步是我们信息的互通化。什么叫互通?当你有了一台电脑以后,你会发现你需要跟别人来沟通,上网也好,还是公司内部的邮件系统也好,这就是我们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信息的互通化。第三步是什么?第三步也就是我们这种信息的决策化,也就是当你处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跨入到第三阶段的时候,你的信息已经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体系,而且你这种体系变成一种,可以让你的高级管理层来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过程,这是我们所说的企业信息化的第三阶段。当你达到第二阶段的时候,你才需要才应该来考虑我们的信息决策化,也就是说必须来考虑我们的ERP系统。所以说很多企业,当它的企业内部根本还没有实现我们所说的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的过程,一下子就找来一个咨询公司,说我来帮你们企业做ERP的管理,你可以想象得出来,ERP带来了什么,带来的是一种成本的增加,其它带来的什么也没有。所以说并不是说你的企业变成一种企业的信息化,把ERP带来了,把CRM带来了,就是企业信息化,不是的,这样会把你的企业搞垮。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你企业内部管理的机制,体制,还没有可以让你用我们所说的ERP系统来进行管理的时候,这样的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不可能来帮助你的企业来增加你的效益,不可能通过这种信息化来提升你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在考虑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第二个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机制,是不是可以让你来用ERP系统,这种我们优秀的管理软件,来帮助你提高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谢谢大家。
陈东升:像我们这种金融保险业,在信息技术的投入应该说是巨大的,可以用这个词来讲。因为我们所有的,比方说我的个人保险系统,我的养老金系统,我的健康险的系统,我的财务系统,我的人力资源系统,我的决策系统,我的客户服务系统,很多子系统整合起来,所以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尽管我投入这么大,依赖的程度这么高,实际上作为我是一个用户,对供应商来讲,我也有几个很重要的想法。第一个就是说,我们的这些系统怎么在不断地升级中,我不要说过几年这个系统淘汰,又要买一个新的系统。第二个实际上我想跟大家讨论外包化,未来在中国的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外包是不是个潮流,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还有一个是很重要的,不管刚才讲的说我们信息技术带来的,刚才讲的甚至是股东的责任,可以提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但是我觉得信息化最根本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是实际上我现在,在大量的系统筛选的时候,没有一个咨询公司,甚至包括像IBM、像王文京,你能不能做到告诉我这些系统做好以后,在成本上,在人力的成本上,在整个效率上,能够跟你提高到多少。
王文京:实际上刚才前面陈总谈的几个问题,我也正好来回应一下。当然对于供应商来讲,对我们厂商来讲,我们说成为你们的合作伙伴,说时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对我们是有很高要求的。我们的产品要不断地进步,我们的服务要不断地改进,而且我们跟客户之间的这种机制要很好的,很通畅地沟通,这个实际上确实也是我们现在在努力的一个方向。第二个您提到的外包问题,我想外包不光在美国,在欧洲,在中国已经开始了,外包一定会成为趋势的,因为大家有专业分工,就像刚才周总讲的,做服装你绝对是行家,是里手,但是信息化,你可以做到是行家,但是你不可能做到第一流的行家,所以大家就有一个专业分工。另外还有一个成本因素,外包,我想是必然的趋势,现在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客户,已经把他的信息系统的服务开始外包给我们了,有的是通过网上的方式,有的是通过现场的方式。最后您还提到一个咨询这块,我们在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在我们自己的领域里面,我们也有这个咨询的服务,当然现在按照产业分工,有一批专业的咨询公司,它们也在提供信息化方面的咨询服务,现在这样的厂商,这样的企业,这种服务已经有。我们跟这些公司之间的关系我们也是伙伴关系,包括跟IBM的咨询服务部门,我们也是伙伴关系。好,谢谢!
沈安石:我个人在IT产业服务了三年,有人做得很成功,有人做得不是那么成功,主要原因就是说,当一个公司在架构它的IT系统的时候,它在策略面事实上并没有做很透彻的思考,就算你有很清楚的策略,你要让你的策略能够完成的话,你还要能够在公司内部,把它的整个作业流程,能够做一个很清楚的界定,管理系统也能够,做一个很清楚的界定。这些事情,咨询顾问公司可以提供意见,但是它也仅能提供意见而已,重要的是公司的主管,你要能够做出你自己的决定,你要什么东西。目前我们所谈的IT是什么,除了达到策略性的目标之外还不够,我们继续要走的下一步,就是叫随需应变。当我们的客户决定他的策略的时候,我们IBM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一般IT公司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用友,就应该让我们的客户达到他的客户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点,在这个过程里,希望不要再发生目前我们很多客户发生的问题,就是说一旦公司的策略改变,业务流程改变以后,整个IT系统要做个大翻修,我们希望在科技面上,从软体科技,从硬体科技,未来真正能够做到随需应变这样的概念。
提 问:请教美特斯邦威老总一个问题,您的企业用IT帮助您把企业做得非常好,同样服装行业,还有很多企业没有用IT,您作为一个圈内人士,您是怎么看待说IT对您起的作用,以及那些不用IT(的公司),你们之间有些什么样的区别?想向您请教。
周成建:其实没有IT比美特斯邦威做得更好的也很多,并不是说运用了信息化就是万能的,不运用信息化就是不能的,它不是这么一个概念的问题。当然特别做我们服装传统产业,从信息化技术具体来说,我无法去描述,但我们从一个概念去理解,就美特斯邦威2003年销售额全系统零售突破了20亿(元),我们估计今年会增长40%以上,那么根据这样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2004我们估计会达到2500万到2800万套的服装。大家知道每件衣服至少有五个规格,每个款至少要三到五个颜色,这么多复杂的数据,如果我们不借用这种信息技术来支持的话,那么我们怎么样去判断市场的需求?怎么样去分析跟进市场动态的变化?怎么样去判断我们售后服务的跟进,或者货品生产速度的跟进?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特别对我们服装这个产业,我认为有一定的重要性的。从我本人来说,是1995年创办美特斯邦威,1996年想到用计算机,当时我脑子(想的)很简单,我们当时做2000万的销售,每天需要十几个人去统计汇总销售的报表,我觉得这个太复杂了。我是一个裁缝,我根本不懂
计算机,电脑是什么概念,其实我到现在为止,我使用还是不熟练的,所以我一直要求我的IT部门,你要让我也随便能用(电脑),你这个IT就成功了。如果我不能频繁地去使用,你这个IT是不成功的。我说中国像我这么傻的人不是我一个人,还有不少,所以我一直对它这样去理解的。因为第一阶段我是用激情,用感觉,才出一两千万,就要这么多人来统计了,我一算,如果我做一个亿,做十个亿,那要多少人来统计这个数据,这个可能需要做这个事情,当时(想法)非常非常简单。从今天来说,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现在我们不单是一个销售数据的汇总,它整个过程是一个资源的整合力,还有一个是快速的反应,及时补充市场的需求,及时跟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谢谢!
提 问:我是一个经不住IT诱惑,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人,反正你们有什么新的东西,我都是第一时间就要应用的。但是现在我感觉到有三个神话是不是得重新思考了,第一个神话比如说IT可以无纸化办公,反正我感觉到自从用了这些以后,用纸比以前要多得多了。第二个说提高效率,我倒是感觉提高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成本的增加往往是更大,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说IT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至少是在网上购物这个问题上,我感觉到在中国人还把到商店里逛商店当作一种享受的阶段,你让他网上购物恐怕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呢?我对唐总说一点我心里的话,这么优秀的人才,假如说去做一些直接创造财富的行业,可是现在您这个网络游戏是台上我唯一没有消费过的,而且我也不是特别赞成的,因为它是个积聚财富的产业,它并不是个创造财富的产业,我们中国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IT业在现在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谢谢!
唐 骏:因为刚才这位先生点我的名了,所以我先来回答您的问题。我觉得您有三个偏见,第一个偏见,唐骏不是什么优秀的人,所以这是一个偏见,我根本不优秀,我只是一般的但是很努力的一个人。第二个偏见是对IT的应用方面,我觉得还是偏见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才讲IT的应用有三部曲,如果你停留在信息的数字化的时候,我同意你的观点,纸比平时用得多多了,电脑一下子就打印出来。但是你不要忘了,等到你跨越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信息的互通化的时候,基本上可以不用纸,对我来说,我办公室里面没有一台打印机,我几乎都不用纸,为什么?很多文件的审批工作都是在网上可以进行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的流通,一定要跨越它,如果不跨越它一定是一种浪费。我觉得第三个偏见就是说,IT并不是说不是产生社会价值的产业,刚才你说的水、电、煤这是社会的实体,其实IT在其它的领域里面也不断地来给社会增加价值,比如说厂商们,像王总的用友也好,IBM公司也好,还是说微软公司也好,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带来的无形价值要比我们传统的价值带来的价值要高出很多很多倍,这就是为什么你看美国的上市公司里面,市值最高的什么公司?是微软公司。真正它产出了多少,一个小光盘,这个光盘真的是值多少钱?街上卖三块钱,五块钱都能买,但实际上它带来的价值可能是几千,几万,几十万的价值。人们在看企业价值的时候,他看得更多的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后续的价值,可能才是真正的我们所说的给社会带来的价值,我们需要一种改变。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多尖锐的问题,谢谢你!
提 问:刚才陈总提到了一个关于IT外包的一个问题,我非常有兴趣知道,因为我是做咨询顾问的,我们在去见客户的时候,我们经常互相提醒说少给客户提外包,一提外包,他们就以为我们要把他们所有的财务部门,IT部门都拉走,所以什么资金项目也没法做了。针对中国国内的企业来说,我们对外包这一块,我非常非常的顾虑。我非常想知道唐总、陈总,还有美特斯邦威的这些老总们,你们对外包,对于中国企业,它目前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或者它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谢谢!
陈东升:现在国内公司刚开始做,而且像我们都是公司的创始人从一个人开始做,做到十几万人,还有一个总想多学习,还是有这种"大"的情节,觉得我什么部门都很齐全。尽管这样,但是在理论上,在思想上,我们实际上是没有障碍的。但是唯有一点点,就是我要知道,比方你做外包公司的话,你可能就是说你会是一个同质化的服务,你作为一个专业分工,你作为外包公司,比方说我作为保险业的信息技术外包,我肯定把泰康包出去了,但肯定也把中国人寿包出去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很紧张,你这个外包公司现在是不是成熟到我能足够的相信你,你把我的系统和它的系统是分开的,而且保密性是能做到的,如果有疑问就是这一点。因为你完全外包我一家的话,那你肯定比我的成本还高,但唯一一点就是你在外包的时候,同业之间相互的防火墙怎么来解决?所以我唯一担心就担心这个。
周成建:服务外包我认为作为企业发展肯定是一个趋势。但为什么现在目前中国很多民营企业不敢把技术,或者把一些业务流程,或者把一些技术支持,或者一些咨询不能透彻地告诉咨询公司,或者告诉外包公司,为什么?你刚才说你是做一个咨询公司的,首先要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你到底是借用它的竞争力的资源去做你的生意,还是用你的技术,用你的服务,用你的诚信去做你的生意,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中国往往会出现,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美特斯邦威,目前在服装行业,在休闲这个行业,应该说算是可以的。有很多咨询公司帮我去做了,他最后拿美特斯邦威某某项目是我做的,他就找美特斯邦威类似的产业,说:"你看美特斯邦威这个都是我做的,它怎么做我都了解的,你愿不愿意去做。""好",他一听他就说,"我们做美特斯邦威是十万块。"事实上假设只两万块钱,他说十万块钱。"能不能便宜?""不能便宜。"这样人家就给你十万块钱,这个业务就接下来了,人家给你做这个业务到底是什么目的,所以说歪曲了他真实的目的和要求,所以说导致很多咨询公司它的诚信度受到打折,导致很多公司不敢把一些相关业务外包。所以说作为咨询公司,能否以后怎么捕捉这个机会,捕捉这个企业发展需求的方向,我认为首先自己要把自己的公司各方面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发展。我相信很多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肯定把相关业务外包,才是真正的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借用资源,借用力量整合资源,才是降低自己最优的成本,最大的竞争力,谢谢。
陈东升:谢谢大家!特别感谢我们台上各位嘉宾精彩的简要的主题发言,也非常感谢台下的各位朋友积极的参与。本来我认为这个题目我主持起来很难,但是我们的效果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再次感谢大家,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