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1.改变企业组织的结构。在以往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上情下达、下情上是由中层管理者起作用,而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由网络承担,这就为企业组织结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电子商务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中间层,缩短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时间滞差,加快了经济主体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使信息传递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另外,由于网络办公、电脑会议的普及,公司的组织结构将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虚拟,类似网络中的一个网站。而这种具有流动性特点的虚拟组织结构将更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
2.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贸易服务方式,它以数字化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纸介质,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在这种新型运作方式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供销链的有效建立,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从而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
3.改变企业的营销管理。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代替,人们直接从网络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广告宣传也为适应新的传播媒体而改变。管理界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上网者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组合和分销等一系列营销管理活动将会因电子商务而发生改变。当前,网络营销正成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它使顾客有了更多、更广泛的选择,同时帮助企业扫清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的障碍。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网络与传统营销的组合方式进行管理,效果显著,营销费用明显降低,营销预算更加方便、准确。
4.影响企业的结算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进行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目前主要的信用传输安全保障和认证问题还未得到全面解决,但是纸货币流被无纸电子流所代替而引发的结算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企业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做好改变传统结算方式的准备
5.改变企业竞争方式。电子商务改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结构,使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改变供销合同的机会成本提高,从而进一步密切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电子商务不仅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销售市场的机会,而且也提高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型服务的能力,使企业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同时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从而促进了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三、电子商务是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首先要确立信息化、知识化管理的观念;加大信息化设备投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分配;其次要确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充分理解知识是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接受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收益递增模型,即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高回报又可对知识积累产生正反馈放大效应;第三要确立经营管理的人性化观念,随着大规模生产逐渐被灵活的网络所代替,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结构体系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强调团队文化和文化人的参与,人性化观念不可缺少;第四要改变传统资产的狭隘观念,确认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其在高新科技企业的资产主体地位。可以说,电子商务首先带来的应是企业观念的创新和转变。
2.改变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应实现硬、软管理结合,并逐步过渡到软管理。硬管理指机构、组织、计划、控制等技术性、经济性管理;软管理指通过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以达到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而在激励机制上,应弱化对过程的控制,将绩效评估作为对员工考核的重要手段,同时给员工以更大的时间弹性和空间自由,强化个性化管理,放松经济性强制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企业信息化硬件建设。企业内部应在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拓展电子商务业务领域,同时要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规定。在观念、组织、资金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小规模地率先在标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批发次数多、顾客流量大的商品或服务领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4.重视人才培养。企业应该从资本决定论向人才决定论转变,把企业的竞争定位为人才的竞争,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人才对企业资源的合理运用,并明确这种合理运用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