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权威卫生部门表态、媒体广泛转载等综合作用之下,以往所累积的负面信息得以彻底释放,所面临的巨大品牌危机,可能只是刚刚开始。
一年前的5.12,捐款一个亿,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骄傲。
一年后的5.12,被曝违法添加中药材,陷入负面舆论的旋涡中心。
仅仅相隔一年,所面临的境遇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多人的心里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
在对近年来的相关负面新闻进行梳理之后,笔者认为,同样是5.12,看似巧合的时间,截然相反的外部舆论环境,“”危机的爆发,并非来得毫无征兆,或者说,是负面信息长期积累的恶果。
消费者投诉屡见报端
2005年及2007年,职业打假人刘殿林和法律工作者况力彬,都曾先后状告过,认为凉茶中含有不允许添加的中药成分。
2009年,杭州有消费者长期饮用凉茶以后出现胃溃疡,医生诊断认为是胃寒,而凉茶中的会造成胃寒者病情加重。湖北、福建、四川等地也都出现过类似的新闻报道,指消费者饮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后得到医生“不要过量饮用”的劝告。
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不断在各种媒体上曝光,给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质疑一直都没有得到解答。几起状告的官司,最终都因为法院提出的种种理由而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