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摩根士丹利 公司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 投资银行
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家约翰·麦克如何让摩根士丹利找回灵魂,并重获尊敬
电话铃声响起时,约翰·麦克(JohnJ.Mack)感到诧异。他所在的游艇上的电话应该只有为数极少人知道。而且,这是美国殉难者纪念日的假期,谁会在这时找到自己呢?
这个出人预料的电话来自中国。对方自我介绍说,她是摩根士丹利某个IPO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受其客户之托并征得公司亚洲负责人的同意,她恳求麦克在两日之内飞往北京。
“你是否知道我刚在十天前从北京返回?此事还是等我回公司后再说吧。”麦克迅速放下了电话。
但这名中国员工并未放弃。在这之后的数小时内,她留下了多条电话留言,请求麦克听她陈述要他再次来华的原因及时间的紧迫。最后,麦克拨回了电话,严厉表态:“好,我现在就听你说,希望你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你冒昧的要求。否则,我就解雇你!”
接下来,对方讲述了一家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困境。这是2000年5月,中国的原油价格已经同国际接轨,但成品油价格还尚未市场化。全球原油价格高涨下,严重的价格倒挂致使中石化筹备已久的海外上市无从进行。因摩根士丹利是此次IPO项目的主承销商,中石化董事长李毅中及总裁王基铭要求麦克到北京亲自拜见中国国家领导人,从中石化IPO的角度阐述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必要性。而领导接见的时间是在三日之内。
听完该番解释,麦克沉默了片刻。一名普通员工冒着被解雇的风险向他寻求帮助,让他感觉到事态的不同寻常。更重要的是,自1992年以来频繁往返于中国,已经让他对中国事务有了深刻洞见,他能够感觉到,此事无论对中石化的上市或是对摩根士丹利今后在中国的发展都意义重大。这让他立即给出了肯定答复:“我立刻通知我的机组人员准备飞往北京。”
“你知道失败意味着什么吗?中国联通和中石化,就是中国的IBM和通用电气,”据在场者回忆,坐在麦克对面的中南海领导人如是比喻说。而在谈话结束之前,对方突然直起身子,直视麦克,改用英文直接发问:“你能否用私人财富担保,摩根士丹利会完成中石化的上市?”
他获得了誓言般的答案:“我承诺,我会以摩根士丹利的名誉及我个人的财富来确保中石化上市成功。”
很难低估这句话引发的影响。大概两个月后,即2000年7月,中国成品油价开始相应调整;而到当年10月,中石化即完成了香港、纽约、伦敦的三地上市。而那个几乎被他解雇的中国员工,日后成为他最乐于咨询中国事宜的对象之一:她正是现任摩根士丹利中国区CEO孙玮。
为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牺牲个人利益、可以倾听来自不同层面员工的建议、行动迅速、讲究信用,这就是麦克,摩根士丹利的灵魂人物。自1972年走进华尔街,依靠这些品质,他成为了华尔街最重要的银行家之一。因处事严格,且曾不留情面地缩减成本、裁员,麦克被外界赠予“刀锋麦克”(MacktheKnife)之名。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他从未成为悬在所有人头顶之上的恐惧因素:他的员工会告诉你,这个CEO会邀请手下的主管带着各自家人一起共进晚餐,会在电梯里和走廊上询问带着大摩胸牌的员工近况,甚至,他曾在一次慈善活动上装扮为鲨鱼,自嘲地大唱“MacktheKnife”这首老歌。
关于麦克与其员工的感情,两个时刻足以说明一切。2001年初,他辞去了公司总裁职务,告别演说时,员工对其报以长达3分钟的掌声。而当2005年6月30日,他重新回到了这家他曾供职29年的金融王国,所迎接他的又是漫长的鼓掌与欢呼。
然而在他一出一进之间,摩根士丹利已面目全非,这家老牌大行经历了4年失去灵魂的日子。在这4年里,麦克拯救了正在亏损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但其老东家却变成办公室政治的乐土、业务拓展的保守派、甚至是被并购吞噬的目标。摩根士丹利的市值从2001年初的700亿美元左右,大幅缩水至2005年中旬的550亿美元左右,众多在华尔街上举足轻重的银行家也在此期间离开。
“黄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