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管理评论[]消息:“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领导者的关键任务,而这两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决策。决策是管理者的天职,与其说这是他们的权力,不如说是一种责任。每一个经理人,甚至每一个知识员工,每天都要面对多个决策的机会。随着授权和专业分工,一个知识员工或一个普通管理者的决策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在很多时候并不亚于CEO。
对中国经理人来说,只是知道了决策理论并没有什么用,关键是在现实中如何切实提高决策水平。根据我的理解,这里有三个颇具实践性的关键点。
客户需求是决策的“天条”
在实际中,什么是判断决策好坏的标准呢?很多人不知从何做起,而一些决策的书籍与理论过于复杂与抽象,或者囿于高深的数学计算,在现实环境中不好应用。而根据我的体会,决策的“天条”是以客户需求为标准,“客户需要我们怎么做?”应成为企业所有决策的标准。“我们做出这样的决策,对客户有什么好处?会怎样影响客户?我们还有没有更好地增进客户价值的方法?”我们必须在决策前回答这些问题。大到商业模式、企业战略制定,小到放假时间等细节安排,都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来考虑。
本质上,企业的战略是否有效并且可持续、商业模式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客户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该需求越重要,企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如家快捷酒店的成功看起来很简单——它只是发现了商务差旅人士高性价比的住宿要求:床睡着舒服、干净、洗浴方便,而娱乐、高档餐饮等是不需要的“奢侈”。所以,如家按照这个目标顾客群的需求设计自身的商业模式,既取悦了这个客户群,还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看似“平淡无奇”的成功,根源是准确地把握了客户需求。
客户的隐性需求往往是企业赢利的源泉。美国卡地勒健康公司(Cardinal Health),从一个进退维谷的药品经销商发展成位列世界500强、年销售收入近500亿美元的巨型服务公司。这个蕴含着无数次决策的成长过程的核心,就是一个不断满足客户隐性需求的过程。“客户的困难与烦恼,往往就是你的机会。”他们深入研究了他们的客户——医院的需求,不像传统经销商一样止步于把药品送到医院仓库,而是将服务触角不断延展到药房管理、病人药丸分发、自动补货与结算、废药的环保处理等所有与药品有关的环节,甚至向上游延展到了药丸的测试、封装等,帮助医院处理与药品相关的繁杂事务。帮助客户成长就是企业的商机,如果能够帮助客户对他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想不赚钱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