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管理评论[]消息:关于未来的管理,我觉得这个标题是非常好的,未来的管理非常有挑战性,有挑战性才有意义,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
既然发动了很多专家,很多领域的人才来研究这样一个题目,去做一个规模比较比较庞大的丛书,我觉得主题是非常好的。就我理解未来的管理,我自己认为:
第一,我认为丛书的定位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一个研究。我们不能造一个丛书来,肯定是通过先进企业对先进文化的浓缩一种先进管理经验来。我觉得不是定位哪一位读者,应该是一个先进的、前沿的管理思想。
第二,要考虑国际化的视野,在国际分工体制下,如果我们的书还像以前那样,像咱们前面专家说的我是中国企业的管理,我觉得眼界不够。
具体说来,这里面在全球化背景下有三个规律或者三个特点,我希望我们整个在做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如何研究成长管理,中国的企业现在的问题现在出在持续的成长,所有的东西大家为什么做不下去了呢?就是因为成长问题没有解决。成长问题没有解决有两个方面:
1、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中国企业最大的毛病,它的整个经营系统没有建立起来。一个企业老是那么三几个人几条枪,这个规模没有系统性。比如说我们去年调查20多家跨国公司,我们去了以后,跨国公司一个小的项目经理可以和你谈很多事非常清楚,它有一个系统。但是我们企业,包括我们这么多年从业接触了中国几十家企业老板,我们感觉你只有和中国企业的董事长谈才可以弄清问题,离开了董事长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感觉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毛病,包括它的管理思想,它的系统没有。而跨国公司它是一套系统,总裁不在,副总裁照样可以处理很多事。甚至它系统到什么程度呢?跨国公司一个办公场所接电话的电话员,如果授权到一定程度他可以办很多事,中国办不了。最大的差距在系统上,为什么它做的系统可以复制到全世界。举个例子我们今年八月份到上海百盛访问,百盛整个没有一个美国人,因为百盛之所以能放心它有一个系统,任何人不得超越这个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