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避免社会责任成摆设

   2023-06-15 互联网3110
核心提示:“新闻广告”的大量存在,干扰了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影响力,给新闻传播带来混乱,蜕变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使新闻媒体由联结传

    “新闻广告”的大量存在,干扰了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影响力,给新闻传播带来混乱,蜕变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使新闻媒体由联结传播者与受众的公正中介变成了广告主的传声筒、代言人,由注重社会利益变成代表广告主一方利益,模糊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从而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危机。

    归根究底就是某些企业利用新闻做广告,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得到他们信任,进而使他们成为其产品的消费者。本来企业在媒体上做广告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新闻广告”硬要将新闻和广告混淆起来,强行“嫁接”,使两者你我不分,使新闻纸上长出“怪胎”,既严重损害了新闻的声誉,又容易助长不正之风,使有偿新闻层出不穷,媒体社会责任日渐缺失。那么,媒体如何避免社会责任成摆设呢?

    一、控制流程,把关内容

    现在很多媒体报道权商品化,话语权寻租,腐蚀了媒体的公信力。不同类型的“新闻广告”,其本质如出一辙,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新闻伦理追求的堕落。

    另外,新闻广告的狂轰乱炸,使媒体也对软性广告失去了免疫能力。一些不合适的广告或新闻就暴露了出来,所以媒体就有必要要控制流程,把关内容。如最近我在翻阅《女友》杂志时,看到了一则歧视女性的广告。饰品品牌COOKAKA酷咔咔在《女友·校园》杂志上登了一则广告。但这广告却规定了观看此广告人员的要求,指明“非财貌双全,目光止步”。此说法被很多人认为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是歧视女性的一种说法。

    像此类广告涉嫌伤害消费者自尊,就不应该刊登。媒体应该在刊登前控制流程,加强对内容的把关。

    二、委托多方监管

    新闻单位谋求经济利益是必然的和正当的。问题在于,媒体的新闻宣传业务与企业化经营创收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各地都在郑重其事地推行“两分开”,实施宣传与广告经营相互剥离。但是谁都知道,版面、频道、频率并没有做到实质意义上的分离、独立,客户看重的也仍然是广告公司所背靠的新闻机构母体。缺乏真正有效的规范管理,致使人们如此放肆地用报道的手段去经营广告,而又用实质上是经营性的版面和栏目,去报道那些并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信息。当媒体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着媒介功能的使用不当。其实,它实质上是以牺牲新闻的严肃性,去换取商业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委托多方监管。

    通过职业理念的内化而形成新闻职业角色,借助于同行控制。一般说来,对于传媒职业意识和职业规范的控制有三种模式:受众控制、第三方控制、同行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最后,必须明确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自律职业规范。涉及传媒职业意识和职业规范的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已经相当全面,绝大多数传媒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都有明确的禁止性要求。目前缺少的是将这些他律性的规范细化为自律规范。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需要传媒自身配置实施细则和监督措施。

    三、提升记者和编辑的职业操守

    在商业规则夹缝中,媒体社会责任缺失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