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定位的代价你想过吗

   2023-02-10 互联网5480
核心提示:■定位之后不要轻易改变 改变定位是不容易的,因为改变定位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可口可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可口可乐的定位

    ■定位之后不要轻易改变

    改变定位是不容易的,因为改变定位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可口可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可口可乐的定位是中学生,为什么是中学生?是因为中学生自我可以决定购买这个产品。一个人从出生到婴儿时期自己不能对购买进行决策,决定权在父母;到了儿童时期自己可以建议父母购买什么产品,但决策权还是在父母,也就是说你仅仅是影响购买者和决策者;只有到了中学时,你才可以向父母要钱,自己进行决策,也可以自主消费。这个时期你既是决策者,又是购买者和消费者,所以可口可乐对应的年龄层是中学生。可口可乐这个时候就开始他们,让这个人群从一开始有消费能力的时候就接受这个产品的教育,等他们长大后就永远忘不了这个产品了。这就是一个感性化的关于快速流转品的定位方向。一百多年来可口可乐一直在沿用这个定位,永不改变。因为他们知道,要改变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如果改变了中学生的定位,中学生就不喜欢你了,中学生这个激情的群体不喜欢可口可乐了,可以被感染的中年人、老年人也就都不喝了,儿童也不会喝了。果真如此,产品就会逐渐在这个市场上消失。因此说,定位一旦作出,就不要轻易改变。

    ■产品定位要与市场定位一致

    有的企业在市场上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想尝试着去改变这个定位,但往往不成功,反而浪费了很多资源。国内有个产品叫“娃哈哈”,“娃哈哈”这个品牌的产品多数是完全感性化的。“娃哈哈”最早是做保健品的,诉求是“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是给儿童的一个保健产品。然后慢慢地做大了。大了之后开始扩宽产品线,生产其他的产品。开始是在品牌下加了一个,后来其他的产品也加进来了,既有针对儿童的,也有成年人的,有些做成功了,但多数是不成功的。原因还是因为定位,“娃哈哈”这个品牌的定位很模糊,分不清它是感性化的定位还是理性化的定位。如果是感性化的定位,“娃哈哈”让消费者感性接受就行了;如果是理性化的定位,“娃哈哈”这个品牌是针对儿童市场的,就不能提升到成年人的概念当中。这种分不清产品定位的倾向给“娃哈哈”这个品牌造成了很多的困惑。

    ■产品定位可以改变,而市场定位不能改变感性接受品牌是需要在一个感性消费层面的产品类别里面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感,产品的定位是可以作一定的改变的,但也不能说可以随意改变。

    “康师傅”一开始就是一个感性消费的产品“”,其品牌被感性化接受之后,又出来一个感性化的茶饮,消费者在接受的时候就会觉得“康师傅”是一个牌子,而不会去理性地分析这个大师傅会不会生产茶饮。但是,如果“康师傅”去扩大产品线,去做了,去做其他的别的什么理性化的产品的话,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