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1经理人高危地带

   2023-05-12 互联网3320
核心提示:盘点2006经理人高危地带 2007有多少危险还会重来 2006,已经走到年度的最后一站。过去一年,不少曾经光鲜的经理人却纷纷落马。或

    盘点2006经理人高危地带

    2007有多少危险还会重来

    2006,已经走到年度的最后一站。过去一年,不少曾经光鲜的经理人却纷纷落马。或在现代沟通中不慎中招,或在工作重压下砰然倒下,或在交易丑闻中黯然出局,或在劳资冲突中两败俱伤,或行业风云突变遭遇重创。这些隐藏在职场中的高危地带,已经成为经理人职业旅程中的“百慕大”。

    岁末年初,本刊通过回放这些让经理人遭遇重重险境的大事件,并对2007年的高危地带做出预测,再次警醒经理人,在新的2007,有多少危险还会重来!    

    2006高危事件榜:危险照进现实

    一、十面埋伏邮件、电话、博客成现代雷区

    邮件、电话、博客、MSN,一个都不能少。现代经理人在享受高科技通讯的便捷与愉悦时,却忽视了手机也可能是“手雷”的风险。新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传播方式,这已经成为2006年经理人遇险的重灾区。经理人如果不能随机应变,恐怕就会陷入另一个现代雷区。

    ◆陆纯初受困邮件门

    热门指数:99

    危险指数:96

    入选理由:一封邮件引发的争端,史上最牛女秘书从此诞生,而EMC与陆纯初却出了回不该出的名。

    事件回放:4月7日晚,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后者未果。数小时后,陆纯初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凌晨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陆在发送这封邮件的时候,同时传给了公司几位高管。

    两天后,秘书瑞贝卡回复了一封咄咄逼人的邮件,并抄送给了EMC(北京)、EMC(成都)、EMC(广州)、EMC(上海)。这样一来,EMC中国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这封邮件。随即,该邮件被数千外企白领接收和转发,一度成为网络热点。

    而身为老板的陆纯初也立刻陷入窘境,网络上有关陆的种种“丑行”漫天飞。最终,在甚嚣尘上的舆论压力下,陆纯初被迫下台。

    高危警示:

    在这个管理扁平化的年代,普通员工、经理和老板一样,各自占据着一个邮箱地址,每个人都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无论你职位是高是低,每个人都离政治中心如此之近,危机也就随处潜伏。

    ◆向文波升级博客门

    热门指数:95

    危险指数:94

    入选理由:作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老总,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可是开了先河。一时间,关于上市公司老总该不该开博的论战沸沸扬扬。

    事件回放:6月6日,向文波在其个人博客发表《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文章,指出卖什么都可以,“卖国”不行!由此揭开了炮轰徐工廉价甩卖给外资凯雷的序幕。此后连续多日,向继续在其个人博客挥舞笔墨,直指徐工并购是一个美丽谎言,徐工并购案存在价格欺骗。一石激起千重浪,经过媒体和网络的跟踪报道,事件不断扩大,有关外资并购和老总开博百家争鸣再次响起……“博客日志”升级成为“博客门事件”而广受瞩目。向文波本想打击凯雷收购徐工,自己间接“渔翁得利”,没想到“博客门事件”引起政府关注,自己的如意算盘也落了空。

    高危警示:

    通过博客发发自己的感慨无可厚非。但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或者市场运作行为,个人观点便变成一个公众话题。博客既然随时欢迎各类人等随意进入,就不能完全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便,光着膀子还算亲切,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可爱”过度,太把大家当亲人了!

    ◆邓恩深陷惠普电话门

    热门指数:92

    危险指数:92

    入选理由:“电话门”使惠普董事会近年不断的内斗曝光于大众,同时也令这家企业面临着数十年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事件回放:2005年初,时任惠普董事长兼CEO的卡莉·菲奥莉娜在一次董事会上与其他董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这次争吵的细节以及她将提早退休的消息却在几日后被媒体披露。2005年2月,卡莉离任,邓恩接替她成为非执行董事会主席,但董事会泄密并未因卡莉的离去而消失。今年初,惠普董事会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公司未来的计划。News.com很快对这个会议的内容做了详尽报道。对于这样的泄密事件,任何企业的领导者都无法容忍。于是,邓恩又聘请了一家私人侦探公司,继续追查泄密者。至此,导致“电话门”丑闻事件的发生。

    为了追查泄密者,该私人侦探公司采取了冒名打电话的方式,侵犯部分董事及九名记者的隐私。虽然最终找到了泄密者——乔治·凯沃斯。但此时,惠普已经涉嫌违反法律。最终,邓恩与凯沃斯双双辞职。邓恩虽未获罪,但终究职位难保。

    高危警示:

    美国人向来注重个人隐私。冒名打电话,若发生在普通民事诉讼中,必会引发天价索赔;而若发生在一家公司身上,则可能会掀起惊涛巨浪,乃至颠覆这家企业长久以来建立的商誉。而邓恩却偏偏主导犯了这样一个致命错误。

    ◆谢国忠口无遮拦祸从口出

    热门指数:94

    危险指数:95

    入选理由:一封内部电子邮件,却终结了大摩“活招牌”谢国忠的10年辉煌职业生涯。

    事件回放:9月18日,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亚洲策略分析师谢国忠在新加坡出席世界银行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后,随即向内部人员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他在邮件中表示,新加坡的经济成就言过其实,远远比不上印度和中国。新加坡人均国民收入过去几年未有大幅增长,而中国的GDP同期则上升了3倍之多。该电邮原本在大摩内部流传,旨在供收件者之间的内部讨论,但不久却外泄,并在区内基金及银行界广泛流传,令大摩处境相当尴尬。虽然摩根士丹利没有透露将如何处罚把这封电邮公之于众的内部人士,但将公司内部文件泄露出去违背了该公司的行为准则。最终,谢国忠以“个人原因”宣布辞职。

    高危警示:

    邮件,还是一封不该发出的邮件!谢国忠一向言辞大胆、犀利,这次却是真正应验了“祸从口出”。分析师坚持个人职业操守本没有错,但既然身在局中,就要遵守投行的潜规则,放弃学者的自由,这或许就是谢国忠辞职事件的注脚。

[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