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长沙的中联重科(000157.SZ)和三一重工(600031.SH)隔江相望,21公里的地面距离让二者之间的争斗更显清晰和焦灼。觊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地位,双方似乎都想寻找一条路径,从对方身体上迈过去。
但他们的表现又如此接近:比如在资本市场上互相参股;在经营上不断丰富产品线;在同一个收购对象面前双双举标;甚至于几乎同时迈出海外扩张的一步。
差异出现在双方的扩张战略上,并因中联重科一纸公告被悄然放大。
今年6月24日晚,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弘毅投资、曼达林基金和高盛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71亿欧元,收购世界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之一的意大利CompagniaItalianaFormeAcciaioS.P.A.(CIFA)10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联重科将间接持有CIFA60%的股权。而曾经出现在竞购名单中的三一重工则悄然身退。
早在2007年,三一重工就透露了其海外扩张情况:三一重工所谓的海外扩张计划一共两个,一个是在美国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一个是在印度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各投资6000万美元。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7月11日告诉《英才》记者,印度的生产基地已经开建,美国的研发基地尚在规划中。
据业内人士分析,到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国内市场将趋饱和,行业要保持在目前利润率的前提下快速成长,就必须从现在起构思新的产业市场格局。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率先扛起海外扩张大旗,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是海外建厂还是跨国并购,两个行业标杆企业带来的两种海外扩张路径究竟哪个更适合中国重工制造企业?
积极参与但又无疾而终的三一重工,在海外并购对象面前担忧什么?这种担忧是否会在中联重科身上出现。对于三一重工一直津津乐道的海外建厂,中联重科为何意兴阑珊?
天生并购狂
有传闻说,詹纯新几乎向国内外所有机械行业可能出售的企业,都发出了收购的请求。
其实,早在和CIFA的《买卖协议》签订之前,中联重科已经引发了中国机械工业行业内一片哗然。
3月25日,中联重科以3400万元收购陕西新黄工机械100%的股权;4月3日,中联重科全盘控股湖南汽车车桥厂;4月8日,中联重科宣布拟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制造公司CIFA100%的股权;4月中旬,中联重科欲接掌华泰重工51%的股权的消息亦是闹得满城风雨。
如果回头翻看历史,我们会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
自2001年以来,中联重科收购了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的环卫机械、浦沅集团的汽车起重机、陕西新黄工的土方机械、湖南车桥厂……
也是这些连环收购,使得中联重科业务从最初单纯的混凝土机械拓展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环卫机械、路面机械、土方机械等多个领域,成为目前国内产品链最为完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而这些,恰恰是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最初的目标:“公司在1997年时就已经提出了以技术、资本、市场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等方式,达到整合行业资源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