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手机品牌如何摆脱山寨机魔咒

   2023-01-12 互联网7110
核心提示:随着集成手机芯片的诞生和手机牌照的放开,行业壁垒瞬间被打破,生产手机也变得轻而易举。于是,“简约”时代催生了一大批山寨手

    随着集成手机芯片的诞生和手机牌照的放开,行业壁垒瞬间被打破,生产手机也变得轻而易举。于是,“简约”时代催生了一大批山寨手机,同时也给本土手机带来了冬天。本土手机品牌元气大伤,该如何破局?

    “面对国外手机的大军压境、山寨机的不断侵蚀,国产品牌手机迫切需要一场依靠谋略、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式的战役,以此突出重围。”夏新电子(行情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振宇表示。据了解,在本土手机品牌中,夏新是唯一不和山寨机产业链的始作俑者—联发科(MTK)合作的本土手机生产企业。

    2007年10月,实施了长达九年之久的“手机牌照”制度被取消,一些山寨机企业趁机浮出水面,摇身变成了正规军。技术壁垒轰然倒塌,为山寨机大规模生产打开了大门,各方资本纷纷涌入手机市场,山寨机生产厂家不计其数,鱼龙混杂。一条分工明确的山寨机产业链逐渐形成:从研发到销售都分工明确,包括液晶屏、耳机、电池、充电器、手写笔甚至摄像头镜片、防尘网等都有专业厂家生产,只要有资金,谁都可以生产手机。

    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正规企业生产一部手机要上缴17%的增值税,实验样机需要40万元到50万元,手机检测需要20万元,仅设计费每部手机就要增加10~20元的成本,算下来,一部手机的成本要比山寨机高出150~200元。

    低廉的成本,让山寨机迅速占领了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山寨机的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的总销量相当。山寨机掀起的强大的市场冲击波,首当其冲的是本土手机品牌。2007年我国本土手机品牌价格降幅虽然高达15%~20%,但是与山寨机相比依然没有价格优势,从市场份额看,本土手机品牌的占有率已经下降了20%。除了华为、中兴、TCL等以国外市场为主的手机厂家外,本土手机品牌基本上都在亏损,其中波导亏损5亿元,夏新更是亏损6亿元,一些本土手机品牌甚至退出了市场。深圳康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韬感慨:“我们感到最大的压力不是厂家更多了,而是这些三码、五码机小企业采用的方式,它们不去做CTI认证,不承担认证的费用。这些我们没法复制,它们对我们造成冲击,让我们夹在中间,确实很难受。”

    整合

    渠道,是本土手机品牌的生命线。

    在2007年销量突破1700万部并创下当年国产手机的最高销售纪录后,2008年第一季度,北京天宇朗通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宇)占有的手机市场份额为4.9%,仅次于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居本土手机品牌首位。

    虽然,由于与山寨机一样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天宇被许多人认为是典型的山寨机企业。但天宇并不这样认为,它在极力避免给人们留下山寨机的印象,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整合和品牌塑造正在向大品牌之路进发。天宇董事长荣秀丽甚至高调宣布,向高端市场进军,要将天宇打造成与诺基亚齐名的国际品牌。

    其中,对于天宇来说,渠道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诺基亚、索爱为代表的手机企业采取了“垂直一体化整合”的模式:在上游控制软件操作系统,在下游不断收购手机游戏公司等企业,以提高产品性能;把大部分产品交给富士通等企业代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