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依赖资本的互联网经济,在这次罕见的金融中整体命运如何?对于单个互联网企业,是否有机会演绎这样的“武侠故事”:有资质的无名小辈因为某种“风云际会”陷入险恶的环境中,却得到了修炼惊世武功的机会。
互联网:2000年泡沫重来?
2008年10月27日,九九中国音乐网站因VC撤资倒闭,这家运营不到一年的网站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令媒体惊呼“中国互联网的冬天正式来到”。这不仅让人想起互联网泡沫年——2000年。世界银行副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甚至认为2008年的金融风暴祸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原因是当时美国没有处理好互联网泡沫,盲目求解决之道于房地产,岂不知房地产容易产生更大的泡沫,且泡沫产生以后就更难解决。
而从中国经济大环境来看,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0日公布了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三季度的增幅只有9%,为5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的,GDP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明确地给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禁疑惑,又一个互联网(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冬天到了吗?
神话和野心的王国
过去几年,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互联网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是我们讨论互联网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互联网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互联网经济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高度的市场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高度的市场化导致互联网企业资产较为透明,一般不会涉及现有政策、文化和意识的冲突。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社会、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互联网行业发展了十几年,如果要说到创造的绝对财富,根本没法和大部分行业比,但是要说到一个行业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和互联网行业比。
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个个知识英雄、财富神话不断吸引着广大青年。因互联网而一举成名、成富的精彩故事了很多年轻人,这就是互联网造就的神话,才刚刚开始的神话。
从来没有哪个产业如此激动人心,如此令人着迷,且牵动着全球投资界的目光。是互联网的开放与互动的天然自由特质使然,还是由此而激发的大众无限的畅想?“知本”的兴起,资本的欲望,一切都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强大引擎。
当然,互联网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除了天时地利,自己的变革也很重要。比如从“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到“意愿经济”(Intention Economy)的变化。“注意力经济”以卖家为中心,卖家通过广告吸引买家的注意,从而达成交易;“意愿经济”则是围绕购买意愿做文章。在“意愿经济”的环境中,不需要用广告激起买家的购买欲望,因为买家已经有了明确的购买意愿,卖家的任务变成争夺这种意愿。所以,买家需要有个把他的购买意愿发放出去,卖家需要一个平台来竞逐这笔生意。当然,Web2.0的模式给“意愿经济”帮了很大的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