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经销商到今天,经销商的队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由当初单打一的个体户发展成如今颇具规模、有一定网络及现代营销意识的经销商,而其中又有一部分经销商不安于现状,在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所谓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就是自己建厂或者贴牌,拥有属于自己的,而且这种态势还在不断地扩大。为什么一部分经销商会这么做,主要源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厂家给的地盘越划越小。很多强势品牌的厂家已把经销商发展到县一级;越分越细,商超是商超经销商,流通是流通经销商,小终端是小终端的经销商;经销商的市场空间被分割的愈来愈小。
二、渠道利润不断下降。现在做经销商远不如以前好做,钱越来越难赚;人员不断地增加,利润却越来越薄,干的是搬运工的活。
三、厂家对经销商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厂家除了全品项进店,还要求铺货率、生动化陈列、第一陈列等等;最让经销商头痛的就是每月的任务和回款了,有时压得经销商喘不过来气。
四、厂家与经销商的地位不对等。厂家是规则的制定者,经销商必须无条件执行。厂家总认为自己要比经销商高明,除了让经销商赚钱,还给经销商带来了先进的营销理念等等。有的厂家甚至把经销商作为它自己下面的分支机构来管理。
五、厂家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时,经常不顾及经销商的利益。不少厂家的产品一旦打开市场,就开始牛逼起来,干一些过河拆桥的事;常用手段是多设经销商,更有甚者是自己建办事处直营。
六、一些厂家业务人员素质不高。有一些厂家的业务人员为了完成销量和回款,不谋求如何通过做好市场来提升销量,而动辄以“你不要做了!”或者以“费用不给你报了!”相要挟,大部分经销商都是敢怒不敢言。这当中也不乏有钱权交易之事。
由于经销商与厂家不可能是一体的,那么厂商之间的矛盾就时有发生。而经销商往往是出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当一些经销商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也在深思自己的发展出路。除极少数经销商在朝多元化发展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经销商选择向上游发展,自己建工厂,创立自己的品牌,还有就是走贴牌之路。
笔者见到的许总就是一位做流通的专家。多年前在某地经销某款名酒,每年的利润也有200来万,但是许总感觉自己发展的空间有限,于是有了新想法;计划放弃自己所经销的某款名酒,去和一中国名酒厂家谈贴牌,没想到终于谈成功了。许总也成了当时某个省做贴牌酒第一人,开创了该省做贴牌酒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