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能落地的八大原因

   2023-01-12 互联网7360
核心提示:最近,友泰咨询公司的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与变革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新鲜出炉了。研究报告显示,16%的企业认为,咨询与

    最近,友泰咨询公司的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与变革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新鲜出炉了。研究报告显示,16%的企业认为,咨询与变革实施的效果比较差,54%认为一般,27%认为比较好,仅有3%认为非常好。概括来说,总体上效果不尽理想。

    对此,该调查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之一的“落地专家”,友泰咨询分析认为,这样的研究结果其实既是企业管理实践的客观反映,也是咨询界对咨询效果长期跟踪结果的粗略感觉是一致的。应该说,部分对市场敏感有前瞻性的咨询师,早在2003年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苗头。

    那时候,众多咨询师还停留在“卖管理概念”、“卖咨询报告”的时代,国内外咨询机构都在学习“麦肯锡的经典咨询模式”,只卖方案,不介入落地实施。许多咨询师到哪个企业,基本上都是那一套“天下通吃的”的模板化、套路化、程式化的理念、报告、方案。

    而那时,多数企业处于管理探索的“蛮荒时代”,企业很容易被“忽悠”,尤其是洋派咨询和高校背景的学院派咨询公司,仅仅看大师、专家的那些“光环”、“头衔”,企业家就足以被“电晕”。至于到底怎么做出来的方案?方案能否落地实施?这些企业的管理环境与设计方案是否吻合?方案推动执行所需要的假设条件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统统被忽略了。

    而到今天,这项调查结果出来之时,这种问题已经更加严重而普遍了。

    这些看起来往往很完美、很理性的管理方案,多是专业而逻辑的。那么,为什么得不到有效实施呢?这些企业的管理为什么不能落地呢?

    我们认为,可以主要从八个方面的原因分析,包括:一、中西方决策模式的差异;二、一味简单地听从“客户意见”;三、变革咨询的动机不强或吸引力不够;四、过分强调专业理性忽略政治逻辑;五、忽略了变革心理演变规律;六、变革目标和计划过于刚性;七、理智认同替代了情感认同;八、意外的人事变动或政策变化。

    一、中西方决策模式的差异。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根植于其本土的管理实践发展而来,而中国是在引入、移植西方管理理论中前进的,难免在借鉴吸收时忽略管理样本变化所带来的决策模式、管理环境、人文文化和差异与变化。

    比如,西方的决策偏重于设计方案与通过、实施方案相对分离、独立,一般是设计中比较少关注实施中的问题。是“一个难以逆转的大循环”,或者叫“瀑布式决策”。

    中国的决策模式实际上强调设计与实施高度关联,一般设计变革方案时,必须同时考虑实施中的风险和问题,是“多个可以逆转的小循环”,或者叫“多步螺旋式决策”。

    在酝酿一项变革的早期,西方企业习惯问“先说改不改,然后再说怎么改”。中国企业则问“改不改的问题,要看怎么改才能决定。有时候,怎么改比改不改更加重要。

    所以,基于这样的思维差异,常规的管理变革咨询中,咨询师都是按照西方的决策与咨询模式思考的,只做设计,较少考虑方案落地。而当他们把方案交给中国决策思维的管理者时,企业自己在实际再研究,推行这些方案时,按照“多步螺旋式决策”,往往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尽管他们当时参与了方案的研究与讨论。

[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