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袁仁国获得CCTV年度经济提名之际
1月20日“大寒”之夜,CCTV带给我们的却是异常的炽热——“2006年度经济人物”鲜亮出台给北京这个并不是很冷的寒冬增温不少。十大经济人物和诸多提名人物应该说是名至实归,一切都显的那么波澜不惊,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尽管是CCTV一家之言,但给业界带来的启示和点评,已经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国家观点。
太多的亮点,让CCTV这一年度盛会得到继续办下去的很多理由——这样说不仅仅是本次年度人物提名中有茅台的袁仁国——但正因为有了茅台袁仁国的入闱,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奖活动才真正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权威和公正。
关注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已经很多年了,但传统白酒行业却鲜有提名或获奖。而反观国内各行业,又有多少行业能有如白酒行业的庞大规模?又有多少行业能象白酒行业一样在国内市场倍受注目和推崇?国内快速消费品市场上各种营销理念的推陈出新又有多少不是伴随白酒市场的成长而各领风骚呢?又有多少行业能象白酒行业般渗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某种意义上讲,白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生动的组成部分——但高端的观点是白酒有点低俗。
说到低俗,我想起诞生在十九世纪末期的蓝调——爵士、摇滚、布鲁斯等。在传统古典音乐如巴洛克、学院派等盛行的当时,没有正规曲式、复杂和声和固定格式即兴演奏的的蓝调,以其轻松随意和只抒胸臆的简洁手法很快就在社会底层黑人中间迅速流行起来。在正统音乐看来,蓝调简直就是垃圾,比低俗还要恶俗——因为蓝调不仅仅动摇了传统音乐的垄断地位,更主要的是蓝调颠覆了古典音乐道统作用。
蓝调的流行真正意义上是平民文化的崛起。
茅台诞生的时间和蓝调大致相似,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规模和影响力一直是酒行业的风向标。尤其是茅台和共和国成长历程的渊源,能获得“国酒”这一美誉绝非偶然或炒作。在国内看白酒界,不提茅台是没有意义的。
在行业评比、排名风日盛的今天,如果把以提高科技生产力为目标的企业称之为正统企业,那白酒行业就只能说是边缘产业了。就象是音乐上的蓝调——尽管很普及,但绝对不是“主流”。
相对于时下的互联网、数码家电、电脑、金融、汽车等行业,白酒对提高国家核心力所做的贡献似乎是“微乎其微”的,白酒行业总体有点“低俗”。所以,各种国家或地方评比中,很难见到白酒企业的身影,即使是CCTV也没有因白酒企业的追捧而显得出手阔绰。对同样年销售额在五、六十个亿左右,上缴在十个亿以上的企业,很多人会不暇思索的罗列出很多其他的企业,但能想到茅台的或许不多。一个企业能如茅台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健发展,造福一方国人,这样的企业能有几家?换言之,其它行业的企业如果能做到茅台的规模,估计企业早被主流媒体渲染的无比生猛高大,掌门人估计早已步入教父级的行列。其实,白酒行业这种企业不在少数。
但茅台的尴尬就在于是白酒,如果茅台是汽车、mp3、数码相机、电脑或电视呢?茅台的袁仁国或许早已成为CCTV的年度经济人物了,各种媒体报端、论坛讲座估计经常能看见袁仁国和诸多教父们指点江山的画面。就象蓝调音乐,如果继承正统音乐的风格、曲式,估计也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种正统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