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现状的几点思索
成功的企业,应该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员工,并且让他们努力工作。但事实上,我们通常很难直接寻找到最适合企业的员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我们可能会接受有潜力的人进入企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以使他们能够与工作更好地进行匹配;或者,也有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原来适应于企业的员工需要接受继续教育或再才能胜任工作。无论怎样,与开发员工的能力,在强调“人本管理”的今天已经成为企业部门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企业目前的员工状况
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在教育方面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如海尔,联想的员工更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力度还是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都足以体现这一点。但成绩是有的,问题更不少。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仍严重不足。
中国各类企业在员工方面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除职能错位举办子弟学校和政治任务性质助学外,真正用于员工的微乎其微。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
(二)体系不健全,模式单调僵硬。
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体系。在企业的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部门;在知道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制度流于形式;在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需求分析。很多企业一提到,就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一周等清一色的“单调品牌”,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而。
(三)实践效果差。
实践的效果分指两方面,其一为失败的,即企业所实施的对于原状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毫无促进效果而言。其二为训而无用的。“用”是指后,可以将所学用于现实实践中。既然有了一种能力,就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后,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仿佛的那段日子只是企业好心施舍的一个特殊“福利”。来自同一份资料显示,栽培系的成果转化方面,大多数企业的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资源被浪费了;在评估方面,有6%的企业曾做过二级评估,所有被访企业均没有进行过三级评估,也就是说,企业连自身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