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民营企业托管为特点
南京以政府集中采购、加强监管为特点的“医药分离”试验,
究竟哪个可以代表医改的方向?
4月6日,新医改方案在千呼万唤中出台。
新医改方案从起草到出台,历时三年,之所以如此难产,是因为医药事业(产业)始终纠结于公益与盈利属性之间。斩断其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会造成相关既得利益方的巨大损失。
而“以药养医”,作为“看病贵”的主要症结之一,正是公立医院集团不愿放弃其中的利益管道。新医改,欲以“医药分离”除之。
医院药房的社会化,哪怕只是部分退出,将会使得众多医药零售企业得以分食占全社会药品销售额80%左右的终端市场。这是块巨大的蛋糕——几乎每一个三级甲等医院,每年都是数以亿计的药品销售量。近日,《中国》记者分赴南京、昆明调查“一官一民”两种风格迥异的医药分离试验,试图求解“医药分离”对整个医药产业链有何影响?其间又有何商机?
像云南东骏药业有限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瞄准这样的机会已经小有行动,甚至对三甲医院的药房托管也是跃跃欲试。在南京,因为政府成立了“医药托管中心”,集中招标采购,杜绝了医院与药企之间的利益输送,药企可以自主选择医药流通企业配送,使得像九州通这样有力的民营企业也脱颖而出。
接下来我们关心的是,目标相同而路径殊异的云南、南京两地的医药分离试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老百姓“看病贵”的现状?还好,根据南京医药托管中心提供的数据,医院药房被托管后,药价降低了26.6%,其中单列药物下降10%,GMP药物降低40%之多。而在云南,实行“药房托管”的医院,药价下降20%左右。有医院院长不得不承认,被托管医院的药价基本实现了与社会零售药店同质同价。在“鲶鱼效应”的作用下,云南一些未实行“药房托管”的三甲医院也不得不随之降低药价。据估算,云南整个医院药品的顺加价率,平均已经降到10%左右,甚至低于南京的药品顺加价率。
刚刚面世的新医改方案,对于“医药分离”只有原则性规定。因此,无论是南京的政府“集中托管”,还是云南的民企“分散托管”,其尝试,其成果,对于即将进入漫漫征途的新医改自有启发之处。
[个案1]
云南:草根生意经
在云南省卫生厅启动药房托管改革试点前,不时有一、二级医院的院长找到东骏药业,但是三甲医院从来没有。这也是新医改面临的最大堡垒
4月1日,余涛的手机一直只有一个回应:“您拨打的手机已关机”。余是云南东骏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一天,东骏一口气托管了安宁市中医院和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两家医院的药房,余涛忙到无暇顾及手机充电。这次托管行动是云南省卫生厅主导下的“药房托管”改革试点。此前的6年多时间里,在未有政府关照之前,东骏已经暗暗接手了27家医院药房的经营管理权。
“营业额最多的1500万,最少的20来万。”余涛说。东骏是《中国企业家》记者在云南为期七天的采访调查中,众多涉水医院药房托管的企业中,最进取、最乐观的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