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

   2024-01-18 互联网1300
核心提示:在传统概念里,企业的“决策”和“执行”的角色分工是这样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仅仅只是老板,常常是靠“拍脑袋”决策,而通

    在传统概念里,企业的“决策”和“执行”的角色分工是这样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仅仅只是老板,常常是靠“拍脑袋”决策,而通常情况下,员工在某项公司决策出台之前是毫不知情的,甚至大多数中基层管理人员也统统被蒙在鼓里。然而,在决策公布后的第一时间里,他们即被要求开始彻底高效地执行,且必须全力以赴的把这个由最高管理层描绘于纸上的蓝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现实。

    可想而知,在这种传统框架里,“决策”与“执行”必将问题百出。首先,因为决策靠“拍脑袋”,很容易出现决策错误。为什么“拍脑袋”现象如此盛行?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财务知识,不知道自己的决策结果与最终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将怎样影响整个组织的表现。要知道,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财务语言和数据分析语言。事实上,组织里大大小小的主管,无论所做的决策看似多么微小,都必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整体表现。一旦决策错误,那么执行效果越佳,则后果越严重。

    其次,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执行”问题。决策虽精彩,然而却往往执行不到位。也许在追究执行的问题之前,先听听员工和中基层主管的感受,这样才会对突破传统观念和切实解决执行问题更有帮助。

    其实,有些员工不理解决策的含义,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更谈不上是不是努力地去做了。有些部门认为与其手忙脚乱地去跟着高层决策瞎转悠,还不如安安分分地先完成自己部门的目标。有些主管开始埋怨,认为这项决策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本不相干,甚至相背离。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仅靠少数高层管理决策不行,或者仅仅只是靠老板“拍脑袋”决策更不行。要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

    不可讳言,中国员工最缺乏的是财务敏锐度和与公司相一致的价值观。因此,总感觉到企业现金流、利润及财务表现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是个人所无法影响的。而事实上,员工的每个决定和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企业的收入或支出,恰当的决定和行为将贡献于整体利润表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