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企业这么小,才几个人,怎么能拿下那个大客户呢?”——这个问题,我被很多萤火虫加盟伙伴问过,每一次我都会把下面这个故事讲一遍。
那是2000年10月份,也就是我公司成立2个月左右,正处在一个非常紧要的关头,就是我和员工承诺第3个月要盈利。很幸运,就在当月,一个好朋友告诉我有一个订单信息,记得当时就告诉我一句话“好像有一家叫厦门农资公司需要采购一批电脑”,我问她联系人、电话、地址,她均无所知,于是我只好通过114查到了农资公司的电话,然后就打电话过去询问,大概转了几圈就被我打听到了相关负责人信息,我联系上并确认是有电脑需求之后,便登门拜访认识客户。
当时和我一起这个订单的有三家公司,它们要么比我成立的时间长,要么比我的规模大,而客户关系我也是误打误撞,根本没有基础,可以说我和对手比较起来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可言。但这个订单对于我来说是太重要了,拿下它不仅可以实现第三个月盈利的诺言,还可以振奋人心,并积累下一家有价值的客户。
基于对订单的渴望,我开始冷静的分析自己和对手的差距和竞争优势,想来想去,无论在资金、规模、技术、经验上我都是逊于对手,但总结下来,认为自己至少有2点是强过对手的:第一,我对这个订单的热情、对客户的重视、对做成这件事的决心远远超过对手;第二,虽然我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老板,但至少是一个决策者的角色在亲自洽谈,而对方是底下的员工在谈,这给客户的感觉肯定大不一样,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我这个判断。比如:同样一份报价我比对手做得更规范、更细致,也更及时的交给客户,并能够快速根据客户提出新的要求进行修正,而对手则犯了致命的错误,第一报价很随意,提交也不及时,第二经常不能及时响应客户的新要求。再比如:我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跑一趟客户,交流一下订单的进度和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解答,而对手大多靠电话和客户联系,这显然让我和客户打好交情比对手更有利。报价的细节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给客户留下了良好、深刻的印象,我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拉开了。
而就在订单快要成交但客户还对我们公司半信半疑的时候,我及时的邀请客户的项目负责人来公司参观,虽然当时公司装修异常普通,但我始终保持干净整洁,而且我们的精神面貌和挂在墙壁上的“经营理念”、“企业目标”文化牌也给客户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让客户看到了一家小企业的“雄心壮志”和“美好愿景”,我想这也是具有相当感染力的,也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因为人类对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会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