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爽由自己”的可乐,“我就喜欢”的麦当劳,在品牌公关中,这是用典型的西方文化极端自我的价值观,来迎合当下的年轻人。
当然,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西方品牌并不采用单一的品牌公关,另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融合当地文化特点进行品牌本土化,从而创造出该品牌的亲和力。可口可乐在包装上印上中国人熟悉的阿福、麦当劳身着唐装的吉祥物小猫、马爹利在“人人更显面子”的礼盒套装广告用京剧脸谱等。
品牌公关国际化,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系统工作。从某种意思上说,西方国际化品牌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准备的结果,相比之下,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显得很仓促了。
从品牌建设上看,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内外两种:外在影响,主要是通过广告,来建立一种品牌导向的生活方式的认知;内在影响,主要是通过公关,来建立一种品牌导向的生活方式的认同。
因此,不论是中国品牌还是西方品牌,在品牌公关国际化中应注重以下几种策略:渗透式品牌公关策略
这种公关模式,必须借助品牌强大的经济实力已经形成的文化优势,对境外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逐步的文化渗透,使当地员工逐渐适应这种公关模式,并逐渐地成为该文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当然,这需要品牌背后的文化有足够强大的世界影响力。
例如丽思·卡尔顿酒店,现在丽思·卡尔顿酒店已在中国有多家分店。
“在我们酒店,员工是一切服务的前提,我们的员工本身也是绅士和淑女,我们赋予他们每个人这样的称谓,是为了让他们建立起充分的信心,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也受到同样的尊重。”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总经理马可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