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营造整合服务力量

   2023-05-12 互联网3580
核心提示: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加快开放步伐,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角逐之中。然而面对无边界的金融,面对在业务、人才、经验等方面拥有

    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加快开放步伐,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角逐之中。然而面对无边界的金融,面对在业务、人才、经验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的国际金融巨头的步步进逼,中国金融企业如何抵御冲击?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服务。

    顾客视角创新服务

    以创新为动力,平安推出过“平安长寿”、“智富人生”等一系列领行业风气的产品,但是产品只是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显相表现形式,别人可以复制平安的产品,却难于复制隐藏其背后的根本性力量,即平安“坚持从顾客视角出发,令顾客体验最大化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服务理念。

    这一理念推动着平安持之以恒地进行服务创新。早在1996年,中国平安在同业中首创客户服务月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公司还为客户提供超出保单价值的附加价值服务,在1997年首家推出了“海外急难援助服务”。

    2000年,平安在金融行业首家推出网上理财网站—PA18网站。与此同时,平安全面整合服务体系,首家推出具有统一管理系统和服务界面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由中国平安电话中心、互联网中心、门店服务中心、业务员直销四大体系整合而成的3A服务网络。接着又推出国内寿险业首家全国统一客户服务专线—95511,实施24小时、365天的“全年全天候无间断”随身服务。

    服务提升遭遇瓶颈

    但是,在接下来的进程中,尤其是在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股权,成为以保险为主,融证券、信托、银行、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之后,平安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服务水准深受传统运营模式的制约影响。

    平安在全国各地逾300个城市均建有后台运营,这些分散的后台运营看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却可能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且由于所有后台操作没有实现标准化,业务流程难以做到流水线作业,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就更高,无形中也推高了人力雇佣成本。

    最核心的问题是,由于分散在各地的客户数据缺乏分类、挖掘和整合,集团公司难于发现最有价值的客户、综合评估客户的全部风险,并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这些都不利于实行精细化管理,不利于服务提升。

    后援集中作业模式

    平安再次创新出击,决定建设全国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后援管理中心,推行后援集中作业模式,通过业务流程创新,让客户享受到五星级整合服务。在2004年6月香港上市成功后,平安启动“全国客户服务及运营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并于2006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运营中心通过整合客户接触界面、共享的作业、集中和专业化的核心运营、第三方服务网络,建立了利用影像、工作流、客户关系管理等最新科技的IT平台。

    客户接触层是直接与公司终端客户接触的作业部门,包括电话中心和机构柜台,他们为客户提供咨询、信息查询变更、投保、报案、投诉等服务,支持公司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