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火箭速度还能挺多久?

   2023-04-12 互联网4360
核心提示:蒙牛:火箭速度还能挺多久? 过去的理念与方法在未来必将逐渐褪色与失效,甚至成为成长的绊脚石 从1999创立元年0.37亿元销售收入

    蒙牛:火箭速度还能挺多久?

    过去的理念与方法在未来必将逐渐褪色与失效,甚至成为成长的绊脚石

    从1999创立元年0.37亿元销售收入飙升到2007年的213.18亿元,蒙牛不仅创造了中国乳业的火箭速度奇迹,也成为中国企业高速成长的一个典型缩影。

    蒙牛过去10年高成长背后的成功基因固然值得其他企业剖析与借鉴,但更令人关注的是,在未来10年新的经济环境下,蒙牛还能延续过去的高成长轨迹吗?蒙牛如何才能顺利化解挑战,继续高速奔驰下去?

    火箭速度的三大基因

    过去10年,蒙牛的火箭速度既受益于市场环境的助推,也源于领导者个人魅力的强力带动作用,更离不开成功的经营管理思路与策略。

    从市场环境因素来看,一个要爆发的乳业市场给蒙牛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而蒙牛市场切入时机也恰到好处,把握住了持续倍数增长的市场大势。1998年在伊利开始写辞职报告的时候,中国乳品的消费量和认知度还远远不如今天,从1999年到2008年恰好是中国人需要强身健体的10年,消费者从过去简单吃饱肚子到注重营养成分,这种消费趋势给蒙牛高速成长的机遇。

    从领导者个人因素来看,蒙牛的成功与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的工作背景、知识结构、个性特征与思维理念都成为蒙牛内在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根生注重义气,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大气财富观,这成为组织凝聚力的一大重要来源,也是蒙牛团结奶农、经销商等价值链伙伴的一大原因。

    牛根生也善于整合资源,在生产资源上,蒙牛初创时处于“三无”状态,他寻找合作伙伴代加工产品,打上自己的;在人力资源上,他创业之初能将原伊利的一干大将拉拢过来,形成蒙牛的骨干;在媒体资源上,他频频在媒体露面,善于利用媒体推广企业;在资金资源上,蒙牛起步资金就是10个创始人整合的1000多万元,等到企业发展至一定规模时,他又不惜以对赌协议整合摩根士丹利的风险投资,这对蒙牛的高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经营层面来看,蒙牛的目标管理和执行力非常强,往往会设定很高的成长目标,并且重奖重罚、令出必行,通过压力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以一种“亮剑”的精神营造出高执行力。蒙牛的市场运作手段,尤其是手法是企业成长为乳业黑马的原因之一,申奥助威、蒙牛上天、超级女声等一系列事件营销案例,推动了大众的参与和认知,拉动了业绩的高速增长。

    持续飞驰的五大挑战

    但是,过去的理念与方法在未来必将逐渐褪色与失效,甚至成为成长的绊脚石。依照蒙牛的现状,未来10年的挑战将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员素质提升是一大挑战。蒙牛尽管过去有着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但是人员构成比较草莽,比如很多人是从保健品行业转变而来,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市场挑战之下,目前的人员构成能否支撑持续高成长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次,挑战还来自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以蒙牛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企业,在过去10年中紧抓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导向的管理体系大为盛行。为高业绩目标服务的实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是这样的管理体系在未来还能继续有效吗?

[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