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首先是一场推销

   2023-02-10 互联网6380
核心提示:  弗戈博达(中国)数据服务中心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了《2007年制造业应用趋势研究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上马的制造企业中,52

  弗戈博达(中国)数据服务中心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了《2007年制造业应用趋势研究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上马的制造企业中,52.1%的企业认为提高了项目能力,47.1%认为提高了员工的生产效率,24.3%认为改进了设备利用率,只有19.3%的企业认为降低了运营成本。

  这些数据提供了一个证据——虽然在有些领域的表现还不能尽如人意,但是的上马,确实为制造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类似的证据,我们在弗戈博达(中国)数据服务中心完成的另一份研究报告《2007年制造业MES应用趋势研究报告》中同样可以找到:上马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制造企业中,66.7%认为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63.6%认为降低了库存的运送成本,48.5%认为减少了产品制造的提前期……

  这些证据似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样一条逻辑链的成立:促进或实现了效率、成本节约等等业务元素的优化,而这些优化与过程中融汇的创新思想不可分割,因此要想实现创新,一定要借助手段。

  逻辑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直愣愣地按照这个逻辑去做,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想实现创新,一定要借助手段”,很多者就想,使劲推动不就好了嘛,推动完,创新自然而然就实现了。可是, 这种做法会碰上什么结果呢?最常见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跟项目的实施没有责任关系的人会认为,项目的实施是层施加给他们的一个额外任务,并因此对伴随而来的大量革新产生或明或暗的抵触情绪或行为。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因为企业的者搞错了执行中的配合关系。看起来是创新的手段,但其实往往在一开始,创新的第一个目标恰恰是推销创新本身,希望单纯地通过规划与实施来达成企业内创新的共识,是很不现实的!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节省推进创新的各种成本,反而会因为项目推进原因的不透明,而直接导致上面所说的抵触情绪或者行为。

  很多者以为,是一场革命,革命一来,旧的习惯就会摧枯拉朽般地被消灭殆尽,新的思路水到渠成!笔者称这些者为“大棒主义者”。挥舞大棒当然是很爽很飒的行为,但是人的群体在很多时候是极有韧性的群体,大棒打上去,是会产生预期的塌陷,但是大棒抽离之后,也必然发生适度的反弹。而无论是创新还是,在很多要点上都必须是毫厘不差的,不断产生的、多发性的反弹必然会影响创新以及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在上面调查数据的反面,依然有着47.9%的企业认为对项目能力毫无帮助、52.9%认为无助于提高员工生产效率、80.7%的企业不认为降低了运营成本……

  所以,不能单方面地考虑用去推进创新,而应该同时考虑用创新去完成对系统建设环境的铺垫。创新与的协同推进,是一场相辅相成的企业内部推销,只有先将创新的思想意识销售出去,才可能让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实。毫无疑问,这种销售行为非常细致,因为它涉及到企业业务运作的各个层面。但是一旦销售成功,执行者会发现,自己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环境压力——不是你要创新,而是所有的人都要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创新,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