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模型”解码培训师基因

   2023-02-10 《培训》杂志,作者刘永中6080
核心提示:  追寻培训师梦想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优秀的培训师?成功培训师的基因是什么?用人力资源专业术语表示,就

 

  追寻培训师梦想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优秀的培训师?成功培训师的基因是什么?用人力资源专业术语表示,就是“培训师的能力素质模型是什么?”

  众行自2004年引入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的国际注册培训师项目以来,抓住了培训师工作的本质——培训师能力素质的“四力模型”,为中国企业培训业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讲师。

  AACTP的培训师能力素质模型分为两个维度:从感性到理性、从后台到前台。

  好的培训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这也是每个培训师需要的最基本要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俗语也毫不含糊地表明了前台和后台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选择这两个维度作为能力素质模型的维度就抓住了培训师能力素质的本质。

  两个维度将培训师能力分成了四个领域:内驱力、逻辑力、洞察力和亲和力(见图表1)。

  

内驱力、逻辑力、洞察力和亲和力

  内驱力

  很多企业家的创业动机,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无知无畏——其实就是接受内心的驱使。事实上,创业风险极大,唯有来自内心的强大原始动力才能支撑创业者坚持走下去。

  成为培训师虽比不上创业的风险,却也极具挑战。美国人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在最难的事情中,上台演讲名列第一。此外,大部分想成为培训师的人一开始都是把讲课作为兼职来做,碰到困难很容易放弃。所以,内驱力是成就培训师的最重要力量。

  在AACTP进入中国的七年时间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最后成为专职讲师或企业内部讲师的往往是两类人:一类是表现最好的,另一类却是当时表现比较差的。中间的人数最多,但成才比例却很低。基础好的学员能马上感受到授课的乐趣,所以具备了内驱力;基础差的学员能感受到挑战,同时也能因专业训练带来能力的提高而感到喜悦,也有内驱力;往往中间水平的学员内驱力要差一些。还有一些表面看来完全不具备讲师条件的学员,因为有一股韧劲最后也成为不错的讲师。

  人在压力下会激发出更强的内驱力。一些集团企业成批培养和认证培训师时,第一期招募候选内训师时往往报名的不多,但在培养过程中坚持淘汰机制时,会发现成才的比例比无淘汰机制时高很多,且在第二期报名内训师的人数也大幅增加。

  从经验数据来看,内驱力的权重占到50%,选择培训师时请高度关注这一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