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力
很多的专家、高管,甚至口才很好的销售冠军初次上台时,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些人可能有很多知识经验想要分享,但是学员却越听越糊涂,原因就是逻辑力出了问题。
哈佛大学教授米勒在1956年发表了一篇心理学的著作《神奇的数字7±2 :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极限》中指出:我们在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时,通常只能记住7个知识点。加减2是表示人与人有差异,记忆力差的人只能记住5个,记忆力强的人能记住9个。
有很多知识经验想要分享的人,一上台就想把所有的知识点灌输给学员。而听课是一个典型的短时记忆行为,超过7个知识点就已经超出人的记忆范围,而且如果这些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又不清晰,要想听课人完全吸收这些知识,更是天方夜谭了。
逻辑力提升的关键在于课程的研发,唯一的标准就是课程是否符合“金字塔原理”(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大部分人需要专业的训练才能快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提升对学习者未来演讲、撰写文字报告都有极大的帮助。
在选拔讲师时,逻辑力的权重一般为20%.如果培训师需自主开发课程,则所占权重会相对较高;相反,只需选用版权课程,所占权重会低一些。
洞察力
在培训师的成长过程中,洞察力带来的挑战表现最为明显。很多培训师讲的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而完全不了解学员的兴奋点在哪里,甚至越是资深的培训师和专家越容易犯这个毛病,因为培训师也会厌倦自己重复数篇的授课内容,而总想着推陈出新。
培训师不断更新知识当然很重要,但关键是更新的标准是什么?以学员是否最需要为标准,还是以主观上感到厌倦为标准?能紧紧地抓住学员的兴奋点的意识和能力就是洞察力。
培养洞察力的关键就是要学会质疑。AACTP认为每一张PPT都有可质疑之处,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质疑。AACTP在培养一些职业培训师时,最经典的做法就是导师与受训培训师一同翻过一张张PPT,对于每一张PPT都要弄清楚“为什么要有这张PPT,这张PPT跟我(学员)有什么关系”。经过这种训练,才能培养培训师彻底的以学员为中心的意识和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洞察力。
在选拔讲师时,洞察力的权重一般为20%.
亲和力
亲和力是培训师最原始的武器,也是最高级的武器。很多培训师因为有亲切感,会讲笑话、会带动气氛,迅速迈过了培训师成长的初级门框。也有一些培训师能在讲课前一天买一本新书看,第二天就能轻松地讲一门新课,这些都是因为亲和力。
亲和力所占权重一般为10%,但却最难把握。AACTP希望每一个培训师都有很好的亲和力。原始的亲和力当然很重要,但更希望培训师通过长期授课后能焕发出人格魅力,这样的培训师也才称得上为人师表。
培训师的事业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因成就他人而成就自己。希望这句话也能成为所有培训师的自我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