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新房还没变“负翁”
典雅大方的客厅,欧式复古风格的主卧室,浓郁书香气的书房,简洁大方的厨房,联体式的卫浴设备,清新怡人的君子兰,还有一些可爱的瓷砖、画等小物品的装饰,这就是章欣华和沈建国目前居住的套间。
这套位于白兰路的新式公寓,建筑面积有113平方米,是在2003年6月购买的次新二手房,当时单价为每平方米6000多元,总价70余万元,现在这边的房价已经涨到18000元/平方米了。
“以前,我们住在虹桥路上,是两室户的老公房。我们住大房间,女儿住小房间,但她那间还得兼作客厅。现在好了,我们两个人一个主卧室,她一个人两个房间——书房和小卧室都是她的。宽敞多,住起来也惬意了许多。”章妈妈看着女儿笑谈着。
“其实,当时我们是有能力全额付款的,但考虑到这套房子本来是租给企业办公用的,我们住进来后需要重新装修,装修预算10万元,加上还想留点钱再找适当的机会投资,我们最后还是向银行借了一点钱,但不多,只有5万元,虽然有一点借款,但我们家现在的总资产还是正的。”章欣华介绍说。
听到章妈妈对当时借款原因的解释,更是让人感觉到她很有理财头脑,因为年逾五旬的她懂得“合理负债”这一“先进理念”。这样一来,他们家可用于投资和派其他用途的流动资产就多了。
和目前许多年轻人购房后成“百万负翁”不同的是,章欣华一家购买新房后,并没有陷入财务危机中,每月640元的按揭还款额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投资小户型房产本钱翻一番
章妈妈还介绍说,考虑到买房后要重新装修,他们在2003年11月把老工房卖掉了,也就是买新房差不多半年之后,因此出售老工房的钱并没有纳入新房购屋款中,而是留了下来。怪不得章妈妈可以开心地计划着去崇明或昆山买房养老。
那么,他们之前怎么有能力花上60余万元钱买下白兰路这套房子,并进行全装修呢?原来,2002年初的时候,他们曾花十几万元投资了一套小户型房子,2003年初转手后净赚了18万元,差不多是1年就获得了100%的收益!加上平常的一些积累,他们就有了换房的能力。
曾用一半家庭存款买国库券
不仅是在2004年看准市场投资小房型,并在2007年转手获得翻番的收益,其实章欣华和先生沈建国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了较强的投资理财意识。
“作为普通的工薪家庭,我们的收入并不比普通人家高多少。但为了多积累财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俩一直还是比较关注市场行情的。”
章欣华给记者翻出了2003年开始用的一个硬抄本,上面记载了他们家的“陈年旧账”。
“你看,当时我们发了季度奖或月度奖后,马上就会去转购国债。那时候国债利息高,而且还有保值补贴,很划算。我先生还曾建议我去外地收购国库券,可惜当时没去成,要不我们也可以和大名鼎鼎的杨百万一样,成为第一批的百万富翁了。要知道,当时去安徽等地收购国库券每百元甚至能赚上三四十元,收益率高得惊人。” 谈起先生当年的“前卫”投资建议,章妈妈又开心又遗憾。
章欣华还买过一些股票,前前后后一共投进去差不多20万元。虽然赚得不是很多,但好在没有蚀本。只是几年前感觉股票已经很难投资,就收回了股市中的资金,把精力都放到关注房地产行情上了。
控制支出为投资留“根”
“但是,作为普通收入的三口家庭,你们怎么能留出那么多钱去买国库券、买保险、买股票、买房子呢?”接触多了现在的“月光”人群,对于章欣华和沈建国这样普通工薪能留下这么多钱去投资和买保险,记者颇为好奇,很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存钱的。
“说起来,我先生是学校老师,我自己2000年以后转到私营企业工作,现在企业做行政管理工作。我们的收入也就是一般水平,最多只能算中等。但为什么总体感觉我们家的生活状况要比同龄的普通人家好些?怎么会有余钱去投资?我想主要可能因为我一直在进行控制家庭支出的工作。”
“这种控制,倒不是你们年轻人想象的那样,不用电不用水,买菜不花钱,主要在于做好家庭支出预算,使自己清楚每年、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心里有个数,就可以去合理安排,也不会增加预算外的开支,避免盲目乱花钱。不该花的钱我不会花,该花的地方我也用得开心。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能有足够的钱来养老,因此就会注意每个月都要留一定的资金下来储蓄或投资。”章欣华笑谈。
家庭记账十四载未间断
“早在结婚后,我就感觉到她爸爸花钱没有计划性,于是开始有计划地安排家里的各项支出。只不过那时候工资都只有1000多元,很难记账。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俩的工资都有4000多元了,对于家庭财务的预算和管理也有了一些经验,因此开始系统地记账,每天都要记,至今从未间断。”
根据章**的回忆,加上翻出来的旧账本记录,看来他们家系统记账的历史已有14年之久了。其中一本账本后面还贴有沈爸爸1995年的一张工资单,那时仅有三四百元。而循着账簿往下翻,沈家各项收入、支出的数目也从三位数,上升到了四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