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彦宏:本土企业的三大法宝

   2023-04-12 互联网4210

  一些分析人士则表示,百度的这种多元化战略显得有些分散,或多或少的会削弱搜索业务的优势,而且对于用户体验来说,也显得有些复杂。另外,在细分行业多元化可以有效避免竞争,但是对于这些业务领域来说,搜索引擎的这种多元化直接导致了竞争恶化,成为了行业公敌。

  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百度在长达8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要同时解决上亿网民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竞争对手永远是我们自己,如何开发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才是百度需要做的。”

  不为资本打工

  从百度创业伊始,李彦宏就一直坚定自己的方向,尤其不被资本所左右。

  如何让百度始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李彦宏就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在李彦宏自己写的《硅谷商战》中,就不乏创业者被资本“绑架”的事例。

  在熟知商业游戏规则的李彦宏看来,对于投资人确实没有比利益更好的东西能说服他们,当然,如果价格合适,百度随时就有可能被股东们出售。所以要想让自己亲手创建的百度继续更好地走下去,百度的控制权就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一次融资时,徐勇与风投谈好的条件是100万美元,25%的股份,后来由于看好百度,风投将原始融资额从100万美元提高到120万美元。但李彦宏的态度却非常坚定,风投们的股份比例坚决不变。

  同样,在第二次的融资中,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德丰杰联合IDG向成立九个月的百度投资了1000万美元,其中德丰杰约占了总投资额的75%,成为百度的单一最大股东,但其仍然只拥有百度30%的股权。

  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人们一度猜测会遭到股东之一Google的收购,事实上,Google几乎没有机会,因为百度在所有收购通道设立了关卡。

  第一道关卡是“牛卡计划”,就是对公司股份的A类股和B类股的划分,这种股份安排叫做双层股票结构。其操作思路如下:将在公开市场发行的股票称做A类股票,每股拥有1票表决权,而所有原始股份为B类股票,每股拥有10票表决权。

  一旦李彦宏及其团队合计持有的B类股所占已发行B类股比例不足5%,所有B类股将立即转为同等数量的A类股,并且公司从此不再发行B类股。这意味着即使潜在收购者买进绝大部分原始股,也无法在董事会拥有足够的表决权。百度是首家采取这种股权配置赴美上市的公司。

  其他关卡则是“五人董事会计划”、“摊薄计划”和“改组董事会计划”。百度为自己设立的重重关卡,其初衷固然有阻碍Google之流控制公司的算计,但更主要的是,确保百度不致屈服于机构投资者、公众股东压力之下,唯华尔街马首是瞻,更方便于创始人持续掌控公司命脉,按照自己的思路经营百度。

  “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为了保证对百度的控制力,李彦宏甚至刻意调低上市的融资额及公开售股比例。目前,李彦宏夫妇合计拥有21.3%的百度股票,正是因为他们手中持有的百度股票具有十倍于普通股票的投票权,他们拥有了对百度绝对的控制权。

  管理上的短板

  “我他妈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李彦宏终于爆发了,“啪”的一声,猛然将手机重重地朝桌上摔去。李彦宏发怒的时候,喜欢摔自己的东西。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大家惊呆了。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尴尬的沉静。

  “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外方董事说。百度董事会最终同意公司转型。

  这是2001年初,李彦宏说服董事会同意百度从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向搜索引擎盈利模式转型的一幕,这也是百度公司发展史上最为经典的一个转折。

  但在熟悉李彦宏的人看来,这正是他不善言辞,不喜说话的极端表现,甚至在管理学上被视为不善沟通的典型。一位前百度员工表示,李彦宏是个悄悄坐在那里,就能洞察整个世界的人。有一次员工犯错,李彦宏在办公室里和员工面对面,一言不发,足足有5分钟。员工将李彦宏称为沉默管理,“那种沉默让我很害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