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某些方面,这些城市还是与一、二线城市存在着差异。在它们的商场里,有很多其它地区的人可能闻所未闻的服饰品牌;森马、美特斯邦威、七匹狼等本土服装品牌算是当地知名品牌,拥有着最多的购买人群;361度、特步等本土运动品牌占据着非常好的地段;OPPO、步步高、金立等手机品牌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地位;家电品牌、纸品品牌、牙膏品牌、饮用水品牌、牛奶品牌等则表现出了相当多的本地化特色。
那么,四线市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这应该归功于政策消费、饥饿消费和面子消费。政策消费与国家的各种补贴政策息息相关;饥饿消费与零售业态的纵向渗透息息相关;而面子消费则跟四线市场消费人群的“羊群心态”息息相关。各种补贴政策让本来不打算花钱的人花大钱,买一些本来不怎么需要的东西,这一点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市尤为突出;零售业态的不断渗透,让四线市场的消费者更加方便地购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这一点激发了不少有钱人的购物豪情;而“好面子”、“人云亦云”的羊群心态却产生攀比效应,“让邻居有的东西我必须要有”,这更是四线市场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四线市场必将会呈现出快速发展,成为主流市场的推动者,进而带动更加广阔的农村市场。
趋势八:靠渗透率活命的时代逐渐结束,忠诚度时代正在到来。
通过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零售业态的快速普及,很多企业,尤其大中型企业将市场的渗透率已经做到极致,尤其做快速消费品的企业,渗透率基本都接近100%。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城市,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有买过你产品。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即便把渗透率做得这么高,多数中国企业的业绩还是不容客观,尤其顾客的忠诚度一团糟,毫无感情可言,把你的品牌说换就换。正因为这样,不少企业家认为,消费者根本没有任何忠诚可言。
但是,笔者在此想告诉大家的是:错了,消费者是有忠诚的,他们对你的品牌不忠诚,不是消费者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我在TNS(中国)工作期间,曾经观察过60多品类的品牌忠诚度。结果发现:在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之间相比,在多数品类上,本土品牌的忠诚度只有国际品牌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而很多国际品牌恰恰以高忠诚度赢得更多的营业额。
而且,几乎所有品牌50%的营业额来自20%的忠诚顾客,剩下50%才来自其余80%的非忠诚顾客。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怀疑消费者,而应该审视我们自己。
当一个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时,我们常用的营销手段就是“铺货+广告”,是典型的做“渗透率”的做法。但是,你所处的这个行业趋于成熟的时候,这种简单、粗放的营销模式会失灵,需要我们与消费者的心灵进行深层次的对话,那就是:忠诚度。而在这一点,我们的多数中国企业就会显得很稚嫩,根本不懂得如何笼络消费者的“芳心”。
大家想想:宝马为什么因为一点小小的安全隐患而召回汽车,我们的本土汽车难道就没有隐患吗?宜家为什么在产品上写“请坐下来感受一下宜家的产品带给你的舒适吧”,而我们的家具店却常写“贵重物品,请勿触摸”?肯德基为什么不驱赶不买食品的顾客,而我们的快餐店就不允许让人在自己的店里坐一会儿?难道这一切都不能说明问题吗?
因此,笔者想告诫中国企业,靠渗透率活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通过忠诚度赢得未来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必须为此而改变,真正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情感放在心上,为提升他们的满足感、信任感、归属感、身份感和自豪感而设计营销活动,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创意来确保这些感受的“保鲜”。
趋势九:新媒体颠覆传统,三网合一成为大势所趋。
IPTV、互动电视、手机视频、微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各种基于不同平台的新媒体正在蓬勃发展,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目前的这种态势发展下去,三网合一(电视网、互联网和手机网)只是时间问题。
在技术支持方面,最明显的利好就是多地宽带已经免费提速10倍至20倍。而宽带提速又与三网融合不无关系。在政策方面,平台的布局也基本完成,去年底,广电总局发布规范互联网电视的181号文件,互联网电视的行业规范政策和国有七大平台已经具备,互联网电视已经蓄势待发。
伴随着这些互联网电视平台的初步建设完成,各大电视品牌开始发力。比如:三星日前宣布,与谷歌推出GoogleTV电视产品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苹果将推出由GuilhermeM.Schasiepen设计的苹果电视,据设计者称,这款苹果电视与市面上的电视机有着较大的不同,它是一款互动电视机。相比国外知名品牌高调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近期的国内电视生产厂商略显低调。不过,在此之前,创维、海信、长虹等国内电视行业的一线品牌也相继宣布将推出智能电视,并主打“云”概念。
那么,这些信息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呢?只有一句话:新媒体时代到来了。笔者虽然对这种“大融合”报以怀疑态度,但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和物联网正在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整个世界。
在这样的时代要想做好品牌,我们不得不充分认识到这一颠覆性变革,并利用好新媒体。截止到2012年4月底,姚晨以突破1800万粉丝位居新浪微博的首位,成为“自媒体女王”。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姚晨一个人的微博其信息传播能力已经达到CCTV的水平。CCTV有甚多少人在经营?而姚晨的微博有多少人在维护?算这笔账,一切都一目了然了。
未来,三网合一真的能够实现的话,真可谓“好戏在后头”,这个世界不知道将变成什么样。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趋势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与时俱进的准备。
趋势十:大而全的延伸品牌逐渐衰退,小而专的独立品牌正在崛起。
有人算过进入全球500的美国品牌和日本品牌的利润率。结果发现:美国品牌的平均利润率大约在6%左右,生意好的大约20%左右;而日本品牌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左右,生意好的也只是6%左右。大家都很纳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定位之父艾尔?里斯给出了答案,即:美国品牌更多趋于“专业化”经营,而日本品牌更多趋于“多元化”经营。
时机不同,游戏规则也变化了。市场处于培育期的时候,尤其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多元化可能占点上风,而市场趋于成熟,竞争走向白热化的时候,只能实现专业化才能生存。走多元化,过度追求“大而全”的品牌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看看中国奶粉领域的两个国际品牌案例。雀巢,曾经是中国奶粉领域的“老大”品牌,尤其在国际品牌领域位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是,如今的雀巢已经在中国奶粉行业里失去昔日的辉煌,甚至前10名都难以排名。相比之下,来自美国的美赞臣却一枝独秀,始终在高端婴儿奶粉领域位居领先地位。那么,同样是来自国外的两大品牌,结果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呢?主要问题还是存在于多元化与专业化上。雀巢在奶粉领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品类和所有的价位,甚至连与奶粉相近的豆奶粉都做。然而,这种“全面开花”的策略并没有给雀巢带来决定性的胜利,自从2005年“碘超标”事件之后,销量一落千丈,至今已经7年之久,仍不乐观。难道,中国人真的记住“碘超标”不放吗?绝对不是,关键问题是雀巢延伸过度,在消费者心目中难以代表一个稳定而独特的价值。相比之下,美赞臣就不同了,它进来中国后,一直锁定高端婴儿奶粉,雷打不动,而且品牌定位一直强调“益智”,从未改变,这一“聚焦”策略让美赞臣最终尝到了甜头。从营业额的角度看,今天的美赞臣虽然不及多美滋和伊利,但利润总额远远高于多美滋和伊利,成为中国奶粉行业最会赚钱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