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

   2023-01-12 9980

  今非昔比。戎刚的孩子今年刚满一周岁,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就做好了分工,丈夫在北京打工挣钱,妻子则在家专心照料孩子。“0到3个月、3个月到6个月……1年不到的时间,已经给孩子换了5种进口奶粉喂了。现在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一些,但也不知道哪种好,就知道挑价格贵的买。”戎刚告诉记者。

  朱洪荟家住阜南县朱寨镇大田村,她的侄子小旭(化名)曾是受害的“大头娃娃”之一。尽管家境不太好,朱洪荟的女儿一出生,她和丈夫还是咬着牙,给孩子买进口奶粉喂养。朱洪荟说,“孩子现在11个月大,吃的奶粉每罐100多元,只够吃一个星期。奶粉经销商推荐说这个牌子好,也没多想就买了。”

  朱洪荟的丈夫不相信镇上集市卖的奶粉,在外打工的他也经常寄一些奶粉回来。朱洪荟和老人在家守着几亩田,丈夫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每月的奶粉钱成了不小的开支。朱洪荟说,“为了孩子能健健康康的,不多花点钱能放心么?”

  更有家长开始排斥奶粉喂养,阜南县苗集镇大蔡村村民戎慧的女儿小婷(化名)也是曾被劣质奶粉伤害的“大头娃娃”,8岁之前经常生病,现在也十分挑食。为了避免悲剧重演,2005年戎慧生下儿子苗雨浩后,坚持母乳喂养,现在的苗雨浩比姐姐小婷要壮实许多。

  “大头娃娃”事件影响的远不止村民的消费观念。记者来到阜阳市三里湾批发市场,当年正是从这里,大量的劣质奶粉流向了农村市场,而今这个市场几乎已经没有店家从事奶粉销售的业务。对于当年劣质奶粉事件,当地人都不愿多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