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

   2023-01-12 9980

故事二

没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

  彼时30岁的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正,当年没有想到,自己为挽救儿子生命的朴素冲动而较早举报劣质奶粉,居然让他“忽然”成了维权明星。

  高正的儿子小强(化名)当时刚满九个月,因为长期食用“伊鹿”奶粉,小强开始发烧、拉肚子,后来突然发展成腹部肿胀。“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又是被劣质奶粉害的。”

  十年后的今天,高正在上海开了家软件公司,从事商务咨询业务,经济状况不错,还在上海买了房子。但对于十年前的事情,高正不愿多说。直到现在,高正也没有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的事情,只为给孩子营造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故事三

现在吃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

  2003年时,阜阳市颖泉区周棚镇人张林伟是一名铁路养路临时工,每天的工资只有27元,女儿小蓉(化名)出生后,张林伟去镇上买奶粉,卖奶粉的经销商曾告诉他,一款叫“绿元牌”的奶粉价格便宜,每罐才9元钱,农村人没必要买那么贵的。

  而令张林伟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小蓉吃了一段时间奶粉后,便出现虚胖、颈部溃烂等症状,张林伟先后将女儿送进阜阳周棚卫生院、阜阳妇幼保健院和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2003年8月,小蓉离开了人世。

  女儿出事之后,张林伟与经销商张俊田签订书面协议,张俊田承认是其销售的劣质奶粉造成小蓉死亡,并自愿赔偿12000元,但有2000元至今未兑现。

  2005年,张林伟和妻子又生下一个儿子。同村的邻居们则大多数盖起了小楼房,而张林伟一家人仍住在老房子里。

  现在的张林伟变成了一个“谨慎”的人,吃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去商店买食品则会主动索要收据或发票。“没啥别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将来能有个好出路,我想这也是所有受过伤害家庭的心愿。”张林伟说。

[改变]

村民“育儿经”已经发生改变

  农忙前夕,在北京打工的戎刚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阜阳市苗集镇,与过年回家时一样,戎刚最重要的行李是一大背包的奶粉。见到记者,戎刚立刻拿出一罐奶粉询问,“你帮俺看看这奶粉正宗么?”

  阜阳作为我国重要的民工输出地之一,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家中长辈抚养,因此奶粉喂养孩子在阜阳农村非常普遍。“大头娃娃”事件较早的举报人之一,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林告诉记者,农村老人多数不识字,也没有辨别意识,使得劣质奶粉在农村很有市场,也是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