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大型的购物商场或超市,在大部分产品做到自营的前提下,生鲜产品的货台也是租出去的。
难以把控的供应链
生产基地诸多无奈
团购猪肉,江苏雨润在淘宝一天卖掉了7吨猪肉;出售“电子肉票”,雨润以这样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闭合。对于食品厂商来说,背靠投资亿元的生猪养殖基地,从种植、养殖到成品,做全程管控,网络是新的销售渠道。但对于电商来说,供应链上游的供货是最难把控的环节。
因为对供应链的把控不足,优菜网不得不从高端有机的定位转到普通蔬菜。
“供货商给我们的并不都是有机蔬菜,以次充好现象严重,所以果断停止了合作。另外找有机基地才发现,问题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经常缺货,品类太少。”丁景涛说。
转到普通蔬菜后,优菜网像北京绝大部分菜贩一样,从新发地进货。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新发地的蔬菜占北京蔬菜的90%,各种品质的菜都有,优菜的采购时间局限于凌晨3~5点,很多时候这个时间段内并不能买到符合采购标准的蔬菜。客户收到的蔬菜时好时坏,体验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客户流失。
从种植、养殖到成品,菜农、加工厂商、各级代理商,生鲜的供应链上有众多参与者,对于品质的控制标准不一,为食品销售带来潜在风险。电商要进行质量管控,多数都选择与生产基地或者上游供应商直接合作。
在与生产基地的接触中,丁景涛也看到了他们的无奈,“基地应该把精力放在种菜上,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营销上,很小的基地都要种很多种蔬菜。”到了消费者一端,产品不能实现标准化,“我们可以保证卖出的电视、空调一模一样,但是你可以保证每条鱼、每只虾、每个南瓜都一样吗?你又如何让用户相信你给他的这个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东西是最好的?”
生鲜行业在传统领域中都没有做到标准化,在互联网上做标准化谈何容易。
有故事的橙
食品电商贩卖生活方式
相比而言,高端生鲜比普通生鲜更容易实现标准化的要求。
“一盒高价苹果大小色泽可以非常相似,同时销售渠道少,网上购买的需求更多。虽然高端进口生鲜的定位及价格限制了消费群体规模,但是它面对的都是中上层消费者,客单价高。尤其对于一些喜欢追求食物品质或者小资情调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乐于去尝试。” 永辉超市生鲜采购总监张代斌认为。
以优菜网和定位高端生鲜电商的本来生活网为例,前者的客单价为40元,后者平均300元。 张代斌判断,“电商做生鲜进行市场细分之后主打进口有机等高端产品,本身就有较高的利润率,再加上较高的单笔成交额,还是有利可图的。”十几二十元的邮费相比动辄成百上千元的单笔交易额,给消费者的刺激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普通与高端之间,还有一项重要的差异,普通菜品满足的是基本生活需求,而高端售卖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本来生活网上线前,曾小范围发出体验邀请函,上面写着“我们做的这个网站7月17日正式上线,只希望让大家未来能够像吃饭一样吃饭,一起来探究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让食品成为传递价值观和理想的媒介,是本来生活网的创业团队赋予食品的附加值。
2012年11月,承载了“烟草大王”80岁再创业励志故事的褚橙来袭。开卖3次,2次断货,10斤重的橙子138元,不到一个月,本地生活网卖出了80吨橙子,其他产品的销售也被拉动,网站订单量达到以往的三四倍。
生鲜电商的另一种思路是在用户需求上更深一步。刚刚获得新一轮2000万美元投资的德国电商HelloFresh,它提供按周订购形式,用户可事先从HelloFresh每周精选的菜单里选出自己想吃的菜品,网站就会将这些菜品的原料和配料都寄送给你。按照所给的菜谱说明,用户可以在半小时内就做好一餐。按周订购的方式避免了因为订单浮动造成的存货或者缺货的问题,降低了大量运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