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分配舍得智慧:能舍方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2023-03-08 互联网5170
核心提示:  古人早已悟出,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现实中也有不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鲜活事例。利益人人都喜欢,但对利益的取舍却能够决

  古人早已悟出,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现实中也有不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鲜活事例。利益人人都喜欢,但对利益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能走多远。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心里都揣着一杆秤,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算计蝇头小利的人,暂时会得到一些好处,可那点儿利益并不会对你的生活质量产生多大影响,却永远失去了一个交心的机会。而让别人得了好处,可能他嘴上不说,心里却记着这笔账,也会因为这笔账使你在他心中的形象变得更高大,进而会形成和谐、融恰的同事关系,为“工作顺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0年年底作为负责人申请了一个课题,为了增加课题组的才智力量,拉上几个人一起干。

  虽然作了分工,但到了2011年年底快结题时,其他人谁都没有完成各自的任务,有的甚至一点儿工作都没做,做了工作的又与我的思路不符,参考价值也没有。结果自己一个人连续加班多天终于完成了结题报告,并顺利通过了鉴定。

  因为报告中没有其他人的一个字,于是在课题经费的分配上产生了私心。原本打算象征性的给他们分一点就行了,却又感觉不太合适,因为想到了刘邦与项羽的一个重要成败因素。

  秦末的刘邦“慢而侮人”,项羽却“仁而爱人”、“恭敬慈爱”。从出身、能力、道德品性等方面相比较,项羽更胜一筹。但是刘邦非常大方,部下攻城略地,打下来就赐给他,被称为与天下同利。相反,项羽有点小家子气。

  韩信说:项羽这个人,为人还是挺不错的,很关心体贴人。可是,别人有了功劳,原本应该封土赐爵的,他却把那印信捏在自己手里,摸过来摸过去,弄得印角都摸圆了也舍不得给人,简直就是妇人之仁。

  现在看来,项羽不明白将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图的是什么?致使项羽该封的不封该赏的不赏,只知道流些眼泪,送些汤汤水水,这同刘邦的大把送钱、大片赏地、大量封官相比,算什么呢?项羽太小气了,自然没有人肯为其卖力打天下了,失败也就注定了。

  虽说同事之间一起研究学术与古人打天下的目的截然不同,一个是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一个是为了封妻荫子耀祖光宗,但是在公开强调个人利益的现实社会中,哪个不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呢?不劳而获的人与事也屡见不鲜,也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分配课题费的决定权在自己手里,然而如何分配却影响到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李嘉诚在年轻时就说过:“与人合作,如果我应该拿到50%的利益,我一定会只拿49%,而让对方得51%。”

  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心里都揣着一杆秤,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让别人得了好处,可能他嘴上不说,心里却记着这笔账,也会因为这笔账使你在他心中的形象变得更高大,进而会形成和谐、融恰的同事关系,为“工作顺利”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良性的同事关系不可等着其他人去开创,必须从自己开始,主动作为。

  于是,把经费平均分成几等份,每个人都一样多。有的说“我没干什么,不能拿这么多”,我说“这是你应该拿的,不能跟着我白干”;有的在其他人面前愉快地接受了,却又私下里硬塞给我,说什么也不要,甚至到了要翻脸的地步。

  尽管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等,但心情愉悦,感觉很有成就感,很幸福。

  古人早已悟出,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现实中也有不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鲜活事例。利益人人都喜欢,但对利益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能走多远。

  算计蝇头小利的人,暂时会得到一些好处,可那点儿利益并不会对你的生活质量产生多大影响,却永远失去了一个交心的机会。工作中切记,不与上级争功,不与中级争名,不与下级争利。也许你干的工作最多,任务最重,但你也是最快乐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