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之追忆

   2023-03-08 互联网5070
核心提示:  母亲生在农家,可小时候没吃一点苦,是姥姥姥爷的掌上明珠。姥爷是旧时代发电厂的人,是挣工资的人。村里人不知道什么是发电

  母亲生在农家,可小时候没吃一点苦,是姥姥姥爷的掌上明珠。姥爷是旧时代发电厂的人,是挣工资的人。村里人不知道什么是发电厂,只管姥爷的单位叫“电灯局”。可能村里人以为电只能用来照明吧。他们对于姥爷家的羡慕,在于姥爷能挣很多的钱。大家都说,电灯局的人,油水可大了。

  由此,姥爷家在村里格外惹眼。姥爷托人从市里捎来的东西,总让全村人议论半天。那些糖果啊,糕点啊,布料啊,村里人都没见过。母亲自小就被娇生养,是乡村里的公主。普通家农户女孩会干的家务针线活,母亲都不会干。人白白胖胖,天真可爱。很多后,我回到母亲的家乡,老人们还想在我的脸上找到我母亲当年的模样。他们都这样说:你妈妈可是这里当年的美人啊!

  有一次,姥爷托同事给家里捎点东西,人家问怎么找。我姥爷自豪地说:你去村东头,看看哪家的闺女漂亮,那就是我家。同事不信,见了以后,被母亲的如花似玉所震撼,他开玩笑地对姥姥说:我要是有这样的闺女,给我金子我都不换!

  村里人喜欢传话,这个事情说出去,母亲的大号就没人叫了,“金不换”就是她的名字了,这名字一直叫到她出嫁,离开娘家。

  当年的母亲的漂亮,周围几个村子都知道,那大概应该叫“村花”吧。

  当年的父亲16岁就做了乡村小学的教员,18岁那年,在校长办公室里遇到了16岁的母亲。这些故事是零碎地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那时,母亲已经小学毕业(特殊的历史时代,女孩上学也晚)。她在学校帮助校长做点办公室里收拾卫生抄写文字的活儿。

  父亲有一天走进校长的办公室,看到了一位皮肤嫩白眉目清秀的女孩子跪在椅子上写字。

  母亲后来回忆说,她16岁的时候,人长得很矮小,坐着写字不得劲,所以就跪着。

  她的这个举动引起了父亲的好奇,他走过去,看母亲写字,那秀丽的字体吸引了他。母亲一抬头,两人目光相遇,就出火花了——多年以后,父母也为这个问题争论,到底谁看上了谁。反正当时两人都愣住了,呆呆地站着。母亲慌乱的害羞地跑了。

  老校长看出了奥妙,就给他们牵了线。

  母亲含羞地答应了。

  后来,母亲经常趴在教室外的窗台上听父亲讲课,心里佩服得不行。

  再后来的故事,我就不知道了,双亲大人不讲。

  母亲最终和父亲结合,也是经过了一番曲折的。

  姥爷当年很瞧不上父亲,一个寒酸是小学教员,一个穷小子。也确实如此,父亲家里几代人都是渔民,穷得叮当响。

  可爱情这东西就是神奇,任家里如何反对,母亲坚决地和父亲在一起。这可把姥爷气坏了,现在母亲说起当年的事来,还是感觉很伤心,可见当时的对立程度。

  为了阻止两个青年人见面,姥爷给母亲找了一个工作,在发电厂给工人发劳保用品。可这难不倒他们,父亲当年,就是骑着校长的破自行车来回奔波,去看自己的心上人。有一次,半路车胎暴了,父亲下半夜才回到了学校。

  为情所困的母亲终于辞掉了工作,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结婚后的母亲也到学校做了一阵教师,可是没有心计的她在知识分子成群的地方,总是受到排挤。为了不给已经做校长的父亲带来麻烦,母亲接受了父亲的劝解,回家做了家庭妇女。

  这一做,就做了一辈子,再没有出去工作过。

  后来,父亲被调到县里文化馆工作,再后来,又去画院做了院长。他工作很忙,很少回家。

  母亲就留在农村拉扯我们五个孩子。

  母亲生了我们五个,三个女孩,两个男孩,我是家里的老大。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真的很苦,尤其姥爷去世后,没人接济了。全家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所有开销必须精打细算,才能度日。但在我的记忆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过的很快乐。

  现实的情况,生活的贫穷,使得娇滴滴的母亲学会了扛起生活的重担,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据母亲讲,生我的那年冬天,天特别冷。没有生活经验的母亲就不知道把锅灶点燃,烧点柴火来烘暖冰凉的炕。只知道把自己的怀揭开,让母女俩紧紧地靠在一起。后来,来串门是大嫂还把母亲好一通数落。那时的母亲实际上还是个孩子。

  后来,我有了弟妹四个。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了,胃口也大起来,口粮是家里的大问题。聪明的母亲发挥她的才智,努力使贫穷的生活变得多彩。

  当年,村里每家要分二百多斤地瓜做口粮。那东西我们是不愿意吃

[1] [2]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