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们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弊习

   2023-06-15 互联网2950
核心提示: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或培训师,我经常被请到一些企业或社团去帮人们"出点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好主意。连我自己都时时感到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或培训师,我经常被请到一些企业或社团去帮人们"出点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好主意。连我自己都时时感到颇为惊讶,惊讶的是不管问题涉及新产品定向构思,还是涉及商务策略,或是有关消除某些错误方法及改进职员行为准则等事项,尽管我自身的专业及通晓的知识并不比当事人更内行更有经验,但结果我竟能提出许多当事人所看不到提不出的新方法新谋略新见解。
  经思考再三,我认为这并不说明我本人是多么聪明多么有智慧,关键在于许许多多的当事人尤其是一些公司的头头们有意无意中正在扮演一种扼杀公司职员们创新思维潜能的"刽子手"那样的角色。也就是说,他们正在犯一种封杀员工创新思维的大错。
在我为当事人处理过的许许多多的事务中,其实我已明显看出,一家公司若能有一个可充分激发职员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启每名员工智慧潜能的优良企业文化氛围,则往往要比单纯依靠某些专什么"呢请坚持不懈做做看,过一段时间再品品它,看究竟收效如何及什么事情会发生。
  弊习二:人们常常不记录下"一闪念" 此弊习确实是个大问题。
  我最近参加了某颇具知名度的制造公司举行的研究新产品开发构思的职员商讨会,感触很深。会议休息期间,一名公司老职员告诉我说,当他在商讨会聆听其他人发言畅谈各种构思、想法、主意时,竟觉得全都是一些似曾相识的平淡无创意的东西,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包括新产品开发人员实际上脑中无新颖构思。
  我听完后感到十分遗憾。其实这家大公司在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职员们曾有过许许多多构思、想法和主意,但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构思既未被采用又未能记录下来。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智力财富的错误做法:因为即便是在当时某种主意暂时派不上用场但也决不意味着它今后将一直无用。在创造领域谁拥有的五花八门构思、想法越多谁就越具有主动性,工作就可能做得越有成效。 如果你能保持时时刻刻将自己的各种"一闪念"及时记录下来,那么日积月累积攒下来就意味着给你所从事的创造性工作平添了成倍的"点子"素材。
  建议你不妨亲身一试。这也是一种不良弊习。
  因为许多构思对人们的裨益作用也会渐渐老化,但若能对其不断"刷新"修正,则能使老构思的"含金量"重新"焕发光彩"。 当然,作为一个企业或社团来说,实际上存在着许许多多阻碍人们适时修订"老构思"的人为阻力,如企业执行官员不愿意翻旧帐而使自己过去已制定的一些决策重新被拎出来受人们评论或质疑,班组负责人也不愿意让自己上个月刚刚设法否定过的事情又再度被提起或复审,职员们同样不想让自己的已获公司审批通过的构思再出一些麻烦,诸如此类的因素实际上对老构思的新修订起着阻碍作用。这些人为因素要想消除掉困难颇大,对此你别无良策只好悄悄作一名"独善其身"的"私下工作者",自管自地修订自己的那些老构思,这或许是种办法。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个个都"独善其身"地作私下工作者"的话,或许公司的转机随之也将会发生。
  弊习四:人们不愿意将心中的构思表达出来在现实中,因种种原因很少有人会将心中的各种主意、构思表露给他人,原因之一是想自我保密。但这样做实际上可能会"埋葬"掉许多初萌的创造"闪光点"。当然你心中萌生的各种各样杂草般的主意、构思不一定都具有创意,但这种杂七杂八的野草式主意、构思中蕴含着的创意性往往要比那些条清缕析的理智性构思更具潜力,一经适当促激和提炼,其价值就会顿显出来。 为此,请你万勿"埋葬"这些杂草式自萌构思,而是要将它们表达出来,自我表达或表达给你的上司、同事们,做到物尽其用,最起码可对他人创新思维提供些参考。
  弊习五:许多人不习惯于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如果你一直沿用老一套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那你很可能就会永远跳不出"暗箱"。为此,请你换换思维方式做做尝试,或许会尝到甜头。 比如说"形象化思维"即是一种好的思维方式你不妨一试。具体操作时请你先将你的欲解决问题绘制成一幅图示,然后可较直观地分析这种图示而使问题的求解相对较直观和容易。 总之各种新思维方式你都不妨去试试,它们有可能会把你带进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境界中从而使你从新境界中汲取到大量创造性动力。
  弊习六:缺乏希望热情,满足现状
  如果你仅仅满足于事务的目前现状而无过多的进一步希望,那你就肯定不会有创新性激情。 我认为发明家在其它方面都类同常人,但有一点例外,即他们总是希望这希望那的不太安分:当他们系自己的鞋带时,希望能不必亲自动手去系,因而他们就会去考虑使用鞋扣、按扣、松紧带、磁扣等解决鞋的束紧问题;当他们外出返回至办公室听"有声信函"报讯时,他们就会希望能有一些新方法使他们不在办公室期间也不致于遗漏收到重要信息,这样他们就构思起寻呼机来;当他们烹调晚餐时,他们希望能有一些方法避免擦划损伤锅体,这

[1] [2]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