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员工,不同的管理方式

   2023-03-08 互联网5020
核心提示: 对每个员工都一视同仁的“以人为本”,在实践中也许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生活中,我算是一个相对温和的人。 平日里不喜欢与人

    对每个员工都一视同仁的“以人为本”,在实践中也许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生活中,我算是一个相对温和的人。

    平日里不喜欢与人发生争执,工作中对待下属也基本上属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型,虽说有时也难免欠缺耐心,但总的来说还算温和型。

    但在多年带部属的过程中,我的管理方式也逐渐学会了应时而变。

    做企业是很实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特别是对于那些创业者来说,创业的磨砺让他们活的越来越真实。真实的面对市场,真实的面对工作伙伴,真实的面对自己。

    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

    曾接触过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甚至是高管,隐约中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浮夸之气。

    这也是环境使然,国有企业是有娘养的孩子,不用操那么多心。作为一个后来者,也许跟对人,说对话,进而做对事才是保得“前途无量”的良策。

    认识一位知名大型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高管,在旁人眼里该人风光无比。

    每年领着优厚的薪酬,身居高位,手上握有充沛的资源,因各种原因找上门拜托他“关照”的人络绎不绝,生活仿佛怡然自得。

    在与他逐渐熟识了后聊起,才知道工作中他也有着很多的不如意,而且这个不如意更多是来自企业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语言上的言不由衷,心性的随波逐流,纵然不是心甘情愿,但身在国有企业的大环境里,却也令他无可奈何。

    相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没娘的孩子,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们,经历过创业的那些深刻的经历,他们被打磨的越来越趋于追求真实。

    当然,我们这里要排除那些虽身为民营企业,实际上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得靠重要人物特殊“关照”才能存活的企业,而非凭借过硬的产品或服务立足于市场上的企业。

    于我来说,经历了创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明了基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

    也因此带过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能力基础的下属,对他们之间的区别有些感触。

    曾经带过一个部属,上海某着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该部属当年高中时数学成绩就出类拔萃,得过全国大奖,高三时本已是保送清华大学的不二人选,但可惜在一次关键的竞赛中意外失利,丧失了保送名额,只得参加高考,最后入读了上海某着名大学。

    我们暂且称他为小Z。

    小Z刚进入公司时我就知道我们的庙小,容不下他,他很难与企业长期发展。

    但无论如何,既然进来公司了,还是要彼此珍惜,以诚相待。他在企业里做一年也好,做两年也好,在这个过程中不论作为上司的我还是作为下属的他,我们都必须全情投入。

    在展开工作后不久,小Z日渐体现了他优秀的知识结构,优于同龄人的领悟力,以及极强的上进心与自尊心。

    我给他布置工作时,只需提纲挈领的讲述该工作要实现的目标,并给出我的建议供他参考,与他确认完成工作的最后期限即可。

    在刚开始的几次工作执行时,毕竟是刚走出校门,小Z难免未脱学生的稚气,做事目标感不强。但在经手了几个工作项目,再辅之我适当的点拨,他很快便能举一反三了。

    接下来的工作,他完成的越来越漂亮,时不时还能给我些启发与灵感,我对这个下属也越来越满意。

    他干的愉快,我辅导的也很有成就感。

&nb

[1] [2] [3]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