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情绪脑“ 边缘系统是大脑皮层的周边部位及皮层覆盖的一系列互相连接的神经核团。人们曾一度认为边缘系统是脑内无所不包的情绪系统,因而将其称为“情绪脑“。今天这种观点虽面临严峻的挑战,但边缘系统在情绪行为中的作用仍然受到重视。尤其是边缘系统的4个结构:杏仁核、海马、扣带回和隔区,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神经学家斯维特与马斯克认为,愤怒、凶暴的情绪我与杏仁核有关。一些临床病例表明,杏仁核发生病变者极易发生凶暴行为;不过,损毁患者的杏仁核后,患者在手术2~4年中非但没有表现出愤怒情绪,而且变得淡漠、麻木不仁。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罗猴的猴王在杏仁核受损后,很快就失去其特权地位,它对下属猴的反叛与不恭无动于衷,不再使用原有的权威手段。最有趣的是,损伤杏仁核的狗和猫竟然能和平共处,不发生攻击与逃避的行为。不过,也有实验发现,杏仁核的不同部位在情绪反应中的作用不同。损毁狗的杏仁核背内侧部位时,狗表现出恐惧;而损毁其杏仁核外侧部位时,狗变得愉快。
有资料显示,海马在情绪行为中的作用十分复杂。当海马受到损伤,动物的愤怒、焦虑情绪剧减。遗憾的是,它们欢快、愉悦的情绪也消失了,无忧无虑也无所畏惧,似乎完全忘记了过去的情绪体验。
脑中有一个部位称为隔区,它目前被认为是抑制情绪行为的结构。损毁隔区意味着解除其抑制作用。脑内隔区遭到破坏的动物表现出极其夸张的情绪状态,变得异常的凶野难驯。
扣带回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脑内部位。但扣带回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复杂,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很不一致。有的研究报告,损伤扣带回的猴子丧失了明显的情绪反应,对待人或其它动物就像是对待无生命的物质一样。它们会公然去吃同伴拿着的食物,但当对方与它争夺时,它除了表示惊奇外再无任何反应。不过,另一些研究表明:扣带回切除的后果是导致动物愤怒与恐惧情绪的增加。可见,扣带回在情绪中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